60、70、80、90年代大学生,开学“大三件”都有啥?

2017-08-28 17:27:00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又是一年开学季,你已开始打包行李了吗?

  ◆从铁饭盒到手机,大学生们更新换代的“入学装备”,就像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

  ◆属于你那个年代的独家记忆,是什么?

  60年代

  入学装备:钢笔、换洗衣服、大个的饭碗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生可算是凤毛麟角,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家里少一个人吃饭,反而减轻了负担。国家包办了很多装备,入学时学生们基本上都是轻装上阵,学习需要的一支钢笔,生活需要的换洗衣物几乎就是全部的行李。

  60年代新生入学场景

  今年80岁的陈老先生分享了自己半个世纪前的大学生活:

  读大学的几年中,学杂费、伙食费、住宿费等等,全由国家包了,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家里少一个人吃饭,反而减轻了负担。

  新生报到时,很多学生都只带一件行李,因为学校不收学杂费、不收讲义费、不收伙食住宿费,连洗澡费也不收,有的大学生在校时甚至还享受公费医疗。

  当时的大学录取是推荐和考试结合,我1959年在部队成为干部,然后就被推荐去读大专,1960年到1963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院读气象专业。

  当时上学跟现在是反过来的,读中学费用是要自己付,能上大学的,费用基本由国家全部承担,生活用的被褥、脸盆等,还有学习用的讲义、笔记本之类的都是由学校发,学生一般就需要自备一支学习用的钢笔,每月还会得到20多元津贴。因为我是部队干部身份,每月领工资,所以需要交12元/月的伙食费。

  1962年入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朱先生则有不同回忆:

  去的时候带了3件行李:一个背包,一只箱子,还有装着热水瓶、脸盆、饭碗之类的网兜。衣服里缝着两个月的生活费24元。我们寝室里有个山东同学,看来家境还不错,箱子是用很好的木头打成的。最穷的是个安徽同学,裤脚管是用各色布片接长的。

  印象最深的是,大家的饭碗一个比一个大。我的饭盆能装半斤饭,最能吃的一个同学,饭盆足有小号的脸盆那么大。

  70年代

  入学装备:脸盆、被褥、搪瓷缸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考刚刚恢复。新生常规入学品大多是雪花膏、暖壶、被褥和鸡蛋,手表则是极少数同学才戴得起的奢侈品。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为10-16元,是学校根据“家庭情况”分级发放的。虽然物质匮乏,但幸福度很高,大学没有学费,且包分配。

  1978年考入暨南大学的崔爱国:

  当时行李箱还没普及,不少同学都拿着彩虹色的网兜去报到,网兜里必定有三件套:印有“红双喜”的搪瓷脸盆、淡黄色印有牡丹花的国民床单、磕磕碰碰露出黑色底色的搪瓷茶缸子。

  印有“红双喜”的搪瓷脸盆

  淡黄色印有牡丹花的“国民床单”

  露出黑色底色的搪瓷茶缸子

  80年代

  入学装备:钢笔、收音机、手表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改善,收音机也流行了起来,爱时髦的同学手腕上基本上都会戴一块表。但由于当时通讯设备仍不发达,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只能靠书信往来,所以钢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必备。

  1988年考入广西大学的莫祖胜回忆:

  我那会儿迁出户口学校会发粮票,每月33斤,报到时要带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除了迁户口外,那时还得迁粮食关系,自带一个月的粮票,因为考的是本省的大学,所以带地方粮票就行了,考到外省的同学,还要带全国粮票。大概到1993年、1994年左右粮票才取消。

  1989年,杨劲松考入西北轻工业学院(现改为陕西科技大学):

  那时候的生活极其简朴,入学的必备品是自己的饭盒,因为食堂没有公共的餐具。记忆里,那时候大家都很节俭,除了学习用具,没有能力购置其他物品。少数家庭条件好的,有随身听或者吉他。

  食堂没有公共餐具,饭盒需要自备

  由于当时通讯仍不发达,只能靠书信往来,钢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必备。在中山装口袋里插上一支钢笔,是那个年代的标志。

  爱时髦的同学手腕上都会戴一块表

  晚上能在被窝里听收音机,那时候是件很享受的事情

  吉他是那个年代大学生,尤其是男生梦寐以求的奢侈品

  90年代

  入学装备: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

  见证了数码的更新换代。大学生们带的常规物品是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奢侈品是大哥大、BP机。从免费到收费,从包分配到自己找工作,上学就有“铁饭碗”成为历史。

  1996年考取兰州大学的贾晖回忆:

  我们的被褥由学校统一发放,一些生活必需品在校园可以买到,带银行卡就行。我报到时还带了听英语和广播用的单放机,日记本和好几个版本的字典。

  早晨的走廊到处是为备考大英四级而练习英语听力的学生

  当时的年轻人流行用磁带听音乐、学习

  BP机在学生中属于奢侈品了

  21世纪

  入学装备:手机、笔记本电脑、单反相机等

  进入新世纪后,社会的经济水平迅速增长,电子产品逐渐普及。从早几年的黑白屏手机、MP3、电子词典、台式电脑等到智能手机、手提电脑、数码相机,再到这两年的iphone、ipad、单反相机等,学生们在“三大件”上的花费越来越多。

  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

  行李箱也从笨拙的木箱演变成了带轮子的拉杆箱

  一转眼,毕业已经好多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毛德勋

推荐阅读
  • 学历继续教育将取消 上班族扎堆赶名校成考末班车

    学历继续教育.jpg

    去年11月教育部发文规定,自2018年起,普通高等学校将不再举办本校全日制教育专业范围外的学历继续教育,没有举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教育的普通本科高校,不再举办专科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详细]

    08-28 08-08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 卫计委:健康信息要注明来源、出处和科学依据

    卫计委今日举行发布会,介绍加强健康信息服务管理工作有关情况。卫计委还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和支持健康教育工作,向公众传播科学适用的健康知识。[详细]

    08-28 17-08中新网
  • 清华标志性建筑“二校门”被刻字:皇上我来了

    qinghua2.png

    网友爆料清华二校门被刻字  据爆料人张先生称,此前看到清华大学日晷被刻字,“今天来清华游玩,竟发现象征清华大学的老校门居然也惨遭毒手。[详细]

    08-25 14-08北京青年报
  • 13岁最小新生现身浙大开学典礼 坦言想走研究型道路

    选择了医学专业的陈舒音,已经看起了《遗传学》等相关书籍。她对邵逸夫医院的姚玉峰医生、浙一医院的郑树森院士等都很了解,对两位前辈的医学水平和医德仁心如数家珍、满怀崇敬。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陈舒音更是坦言,希望自己走研究型道路。[详细]

    08-28 08-08中国新闻网
  • 英国首相来访 日本借机索要“定心丸”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定于30日抵达日本,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本月早些时候,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曾向日本政府官员承诺,英国希望在“脱欧”后与日本达成令双方满意的自由贸易协定。[详细]

    08-28 17-08新华网
  • 纽约华埠政府楼设施受损孩子吃冷食 市议员支招

    陈倩雯和托瑞斯25日参观罗格斯社区中心时,建议民众有问题应该马上反映。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纽约许多政府楼都有屋龄老旧、设施年久失修的问题,华人租客往往怕惹事,或向相关单位反映后没得到回应,时间久了就任由屋内设施坏损。[详细]

    08-28 17-08中国侨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