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行动】15万新居仅自掏1万元 扶贫易地搬迁让村民搬进幸福里

2018-07-29 23:54:01 来源: 未来网 作者: 程婷 谢亚力

未来网(www.k618.cn 中央新闻网站)昆明7月29日电(记者 程婷 谢亚力)敞亮的客厅里摆放着电视等家电、家具,厨房整洁卫生。院子里还堆放着建新房剩下的砖。这就是曾经的建档立卡户罗吉全的新家。

罗吉全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牛街乡福和村村民。罗吉全的家在洱鹤线15公里西赤坡,这里视野开阔、通风向阳、交通便利,地势较好,地址条件适合建房。在2016年搬进新居前,罗吉全家同福和村七八组的其他33户居民一样,住在位于福和村委会以北、距村委会驻地6公里的地段,这里地理位置偏辟,村内道路狭窄,晴通雨阻、粮食作物靠人背马驮运输,交通十分不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艰苦。此外,这一带还存在地脚坡底渗水、滑坡等现象,村民的围墙还有局部下沉、裂痕明显的情况,存在较大地质安全隐患,而且由于村内地势狭窄、居住密集,原聚居地火灾隐患较大。

“以前房子不仅旧,还存在地质隐患,下雨天睡觉都睡不踏实。”罗吉全说,搬出来之前,他和妻子都在家种地。“土豆、玉米种了七八亩地,由于道路不通,以前收获的时节全靠人背马驼,一个星期只能挖一亩多地的土豆;现在路通了,挖完土豆找车子来一天就能全部拉完。”

受限于地理条件等因素,2014年时,罗吉全家年人均纯收入仅2520元,当年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户。到2016年,罗吉全家不仅搬进了新居,年人均收入也提高到6283元。

如今,罗吉全在外务工,妻子在家种地。“现在出去务工有班车了,种地也比以前方便多了。去年我们夫妻俩打工加种植作物的收入有四五万元。”谈起现在的生活,37岁的罗吉全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

罗吉全家的这一切新变化得益于洱源县的易地搬迁政策。

福和村七八组共有34户19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88人。考虑到这两组居民原居住地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问题,洱源县将这两组列入了第一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2016年2月启动实施,将34户村民整体搬迁到了洱鹤线15公里西赤坡。

“我们通过商量召开群众大会成立了建房理事会,最后的建房选址、用地调配等都是通过建房理事会根据群众意愿、经济承受能力和家庭人口等敲定下来的。”牛街乡福和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杨子赣向记者介绍,建房理事会的成立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村民新居的实际建设中铁通过“抱团建房”、集中统一采购的方式,与建筑工程队、供货商商定材料价格等,有效降低了建房单价、材料单价和运输成本。

在实际建设中,34户易地搬迁户中,政府对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了每户人均2.6万元的补助,18户随迁户每户获得了约3.5万元的补助。按照“白族民居风格,厨卫入户、人畜分离、人均建筑面积不超25平方米”的标准,目前34户居民的新房已全部建成入住。

“建这里的新房子我自己只花了一万多块钱。”罗吉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新居总共花了15万多元,政府补助了10万元,按要求我们把原来的旧房子拆除复垦复绿了,又获得了3万元的旧房拆除补助,所以最后自己实际只掏了一万多元”。说话间,罗吉全露出满脸笑容。

罗吉全家的变化是福和村易地搬迁村民走向幸福新生活的一个缩影。同村70岁的村民罗应芳儿子早逝,家里只有他和儿媳、孙子三口人。早年由于孙子小,家中缺少劳动力,罗应芳家经济困难,于2013年被纳入建档立卡户。“那时不仅经济条件差,生活也很非常艰难,车路不通,一到下雨天,泥水能没到小腿肚上。”

如今,罗应芳家也住进了新房。由于家中只有三口人,按“人均建筑面积不超25平方米”的标准,罗应芳家此前只建了一层楼。现在,他的孙子已经20出头了,这几年也攒了些钱,整准备把二楼也加盖起来。

易地搬迁扶贫中,福和村七、八组的村民不仅住进了新居,村子里的基础设施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新村里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生活污水可排入地下污水管网,村内水泥车道平坦宽阔,活动广场、活动室等一应俱全。

为了保持村内的整洁美化环境,村内在临山的地带还建起了牲畜集中养殖点,一家两间牲畜间。日暮时分,三三两两的村民赶着牛羊从山边的道路归来,直接将牛羊送入自家的养殖间,有效地避免了牛羊粪便随意洒落的情况。

交通和住房安全问题解决了还不够。为了帮助村民增产增收,村内还引进了荷兰豆。

“传统的玉米、土豆种植,一亩的产值2000元都不到,去年开始尝试种植荷兰豆,亩产值约4000元,比种玉米的收入高了不少。”据已经在福和村驻村三年的杨子赣介绍,目前村里每户都种植了1.5亩到2亩的荷兰豆,后期还会扩大荷兰豆的种植面积。

与此同时,通过组织村民参加技能培训等方式,福和村不少村民已前往内蒙古、青海、石家庄等地区务工。目前务工收入已在村民总收入中占到了40%。

如今,福和村七、八组村民不仅搬出来了、扎下根了,而且还正一步步走向致富的道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