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解西伟
(经济观察)中国将建区域协调新机制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新社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 周锐)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
官方力推“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显示当前中国区域发展不协调、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高度关注。
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协调首先体现在城乡之间。
原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方方面面成就巨大,但也要注意到,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相对滞后。
资料图:8月9日,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2万余亩早稻迎来丰收季,当地农民冒着酷暑抢收早稻。 吴练勋 摄
张红宇强调,要实现农民全面发展,首先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017年,中国农民可支配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占到40.9%,家庭经营收入37.4%,转移性收入占到19.4%,财产性收入占2.3%,可见,对于农民增收意义最大的是工资性收入和家庭性收入,潜力最大的是财产性收入。
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协调还体现在公共服务的不均等上。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日前主办社会民生体制改革现场会,中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中显在会上直言,当前中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各个方面涌现出很多新的问题,如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上学贵、就医贵、住房贵。这些问题都可以引申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问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刘浩指出,要实现区域发展的协调,需要建立共享型社会,让民众共享改革成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调整宏观分配格局。
刘浩分析说,未来,一次分配应当增加低收入劳动者劳动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二次分配要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方向,在经济发展新的阶段,应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设施基本完备作为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
资料图:民众在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办理社保业务。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社保、医疗在区域间的不协调尤受关注。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社保基金室副主任武玉宁表示,中国社保制度的改革目前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一方面来自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另一方面源于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人口流动性增强,地区发展仍不平衡。
武玉宁表示,未来,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改革要从多方面入手。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医疗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药物政策研究室主任傅鸿鹏介绍说,目前,中国医疗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需要从分散改革走向系统集成。他表示,未来中国需要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床日、总额预付等多种方式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对上述问题的求解在此次会议中已经被明确设定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政策目标: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
在这一明确目标的导向下,各方未来料继续深化改革,随着地区间的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逐渐被破除,中国区域发展有望加速走向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局面。(完)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解西伟
厉害了。我的农民兄弟厉害了,我的农民兄弟。[详细]
丰收的味道。日子比葡萄还甜蜜【简介】丰收的季节,记者走进北京延庆的一个葡萄种植园,种植园主人王秀梅这样描述丰收的味道……记者:王君璐。[详细]
资料图:阳澄湖大闸蟹正式开捕,守候了大半年的蟹农们纷纷鼓足劲,驾驶渔船起航捕捞。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苏宁之所以能够抢到第一篓蟹,与其作为今年阳澄湖大闸蟹开湖的首席赞助商不无关系。[详细]
当秋风吹起,沉甸甸的果子挂满枝头,金黄色的麦穗随风摇曳,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如此美景,时不时在朋友圈“刷屏”,传递着人们对丰收的喜悦。诗人四处转转,发现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不禁身心怡悦,行步飘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啊。[详细]
中秋国庆假期出行好走吗。记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9月22日,中秋小长假第一天,全国铁路迎来客流高峰,预计发送旅客1163万人次,加开列车560列。[详细]
千人调声唱丰收。农民歌舞庆中秋新华社海口9月22日电(记者王丽婧、代超)“当春十五月光映,我们儋州儿女来调声,人民得幸福繁荣……”海南省儋州市瓜栏村村民李媚花正在与其他31名表演者一起进行最后的演唱彩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