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创新山东 > 创新报道

威海:一个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

2006-09-25 10:40:00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王彧李小千郭玲玲

  你相信吗?威海也开始堵车了。说起这个,威海市市长宋远方很头痛。2002年,这位市长刚来威海时曾经说过,“什么时候威海要堵车了,我就高兴了,说明经济发展了。”现在他不仅笑不起来,而且还很发愁,“这是不对的,这不是威海。”他认为,威海不应该发展成大城市,而应该是“小而精、小而特”。

  威海,“宜居城市”是她的品牌,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威海城市功能定位是以现代制造业、旅游度假业为主的海滨宜居城市。

  把人居环境建设与生态保护、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紧密结合,威海走出了一条具有威海特色的发展路子。威海人把这概括为“五个三”,即打好“三张牌”、建设“三大基地”、打造“三个城市”、实现“三个和谐”、树立“三个理念”。

  三张牌:环境促开放开放促发展发展强科技

  威海从1987年设立地级市开始,主要打了两张牌,一个是“环境牌”,一个是“开放牌”。因为三面环海的生态环境和离韩、日较近的地缘环境是其两大优势。通过打环境牌,在全社会树立了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把软环境和硬环境的优化融为一体,打造了一流的发展环境;通过打开放牌,抢抓了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以及国内南资北上的有利时机,构建了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的格局。用威海人的话说就是,“以环境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

  近年来,威海又补打了一张“人才和科技”牌,走出了一条“以环境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以发展引人才,以人才强科技,以科技上水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威海经济在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又没有对环境造成大的破坏,威海先后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第一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2003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去年被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首、“欧洲游客最喜爱的十大中国旅游城市”之一,今年又成为首批“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之一,并被海内外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和创业的城市”。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威海首先有了良好的环境,才有了开放的基础,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发展。因此,环境是基础,是威海最大的比较优势,要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保护好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双赢共进。”宋远方说。

  三大基地:从产业布局到空间布局

  “错位竞争,错位发展,是近年威海发展的总思路。”据宋远方介绍,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威海重点要解决怎么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措施上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创新,加快节能、降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在威海的三次产业比例为9.2∶62∶28.8,还要解决工业发展比较快,而服务业相对滞后的问题。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到威海调研,看了威海的一些企业,对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高科技企业非常赞赏。威高集团就是其中之一,该集团是生产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和药品的企业,作为该行业的龙头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技术企业、国家“863”产业化基地,其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精尖产品已占50%以上。记者在该集团看到,这里是心血管药物涂层支架国内惟一能生产的企业,许多医疗器械用品的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难怪马凯主任会说:“像这样的项目,投资增长再快,我都不担心。”

  记者在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还看到,这里以生产制造高技术含量的数控机床为主,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数控机床生产企业。该公司自主创新,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核心竞争能力增强。通过引进、吸收、创新,开发出了与世界水平同步、并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六轴五联动数控系统,结束了国内高端数控系统市场被国外大公司垄断的局面。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剂。我们抓住两者的结合点,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旅游度假和以海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三大基地’,以实现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与资源利用的同步推进。”宋远方说。

  据介绍,这三大基地:一是围绕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循环工业。威海提出建设“节能威海”,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高消耗传统产业向低消耗、循环型的经济形态转变,减少对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压力。同时,结合环境因素,调整了产业规划,提出了重点发展运输设备、电子信息、机电工具、轻工纺织服装、食品医药五大产业群,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

  二是围绕旅游度假基地建设,发展特色旅游业。生态旅游是生态城市的必然选择。威海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名胜古迹和游览景区(点)80多处,海岸线绵延近千公里,占山东省的三分之一,沿线分布着近百个岛屿、众多港湾和十几处高矿化度的地下温泉,是中国北方难得的休闲度假胜地。近年来,威海加大了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形成了以中心城市、海滨生态、渔家民俗、温泉疗养、休闲度假、传统文化“六大板块”为主题的旅游业发展格局。

  三是围绕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威海是全国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依托这一优势,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发展远洋捕捞、名优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去年农产品出口总值达到8亿美元,近五年来年均增长22%。

  宋远方介绍说,威海还要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就是让出一千公里海岸线,把制造业相对向内地转移,向

高速公路、铁路周边布局,并且城市的制造业全部向工业园区集中。“这是很难的,外商都愿意在海边建厂,如果政府不控制,海边很快就乱了。现在我们花了好几亿元,把海边清出来,修建了一条环海旅游观光大道。我们不仅要为威海的当前负责,还要为威海的今后负责;不仅要当前的政绩,更要威海长远的发展。当然必不可少的临港工业、海水养殖等必须要留下,包括造船业、物流业等。这样为今后的发展留够空间。”

  三个“城市”:不求大而全只求小而精

  “威海小,我们不想威海大,威海要建小而精、小而特的城市,标准上要向国际看齐。”宋远方说。

  城市必须有自己的灵魂,才能在“注意力经济”中脱颖而出。为此威海提出了打造“三个城市”的构想,即精品城市、生态城市和创新城市,提升城市的层次和品位,丰富宜居城市的内涵。

  首先威海明确了城市定位。威海是中国最早提出以生态化为城市定位的城市之一。1996年,城市定位为“以发展高新技术为主的生态化海滨城市”。近年来,在充分考虑威海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远景要求的前提下,将城市定位调整为“以现代制造业、现代海洋产业和旅游度假业为主的生态化宜居城市”,明确了建设生态化宜居城市的目标和方向,使城市定位既切合威海实际,又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是强化精品意识。威海要建设成“世界精品城市”,不求最大、但求最好,从增强城市的整体功能、提升城市的艺术品位着眼,建设“小而特、小而精”的新型城市。在城市建设中,按照“自然融于城市、城市归于自然”的原则,采取沿海岸线、环绕山体的带状组团式结构布局,把中心城市划分为11个组团区,使城市和自然有机融合。在建筑物总体布局上,以青山为依托,以碧海蓝天为背景,按照高度适中、体量合理、间距拉开的原则,尽量做到不遮山、不挡海,使建筑物和谐地融入青山碧海之间,形成“城在海中、山在城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的景观。

  “我们提出向国际标准看齐,做世界精品城市。这不等于花钱,很多东西是理念上的。这种理念体现在人文关怀上,体现在城市建设的点滴上。”宋远方解释说,向国际标准看齐,与国际接轨,不仅体现在城市设施上的接轨,还包括政府管理理念的接轨、政府公共财政使用的接轨等等。

  第三是提升发展内涵。威海设立地级市已经18年了,就像一个少女,亭亭玉立,有内在素质,但缺乏文化修养。要赋予她更多的文化内涵,威海突出了两点:一是着眼于提升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人文环境、包容环境和诚信环境。另一个就是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拉长科技和人才这条“短腿”,提高威海城市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三个和谐:更贴近百姓生活

  人是城市的主体,以人为本是城市建设的永恒主题。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于人的健康和生活的和谐家园,已成为威海人的第一需求。为此,威海提出,实现“三个和谐”,即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城乡区域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宜居城市建设中,威海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优化载体功能,为居民创造生活方便、居住舒适的生活环境。

  据介绍,威海首先是推进了城乡对接。威海下辖的三个县级市和石岛镇均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都处于威海一小时交通圈范围内,彼此联系紧密,产业关联度高。为此,在城市发展空间结构上,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和谐发展的要求,摒弃了稳定蔓延型的传统形态,规划了“1个中心城市、4个次中心城市、12个中心镇”的组合型城市集群,推动次中心城市向中心城市对接,小城镇向次中心城市对接,农村向小城镇对接,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其次是提高了承载能力。威海是一个新兴城市,基础设施的底子很薄。多年来,威海一直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按照“公路升级、铁路提速、港口扩建、机场开放”的思路,构筑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三是强化了城市管理。城市既要加强建设,同时也要加强管理,才能更加贴近群众生活。为此,威海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了“换新装”、“改门脸”和“光亮工程”,改善了城市环境。

  三个理念: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

  “宜居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全局、关系长远的大事。我们不仅抓当前,更要抓长远;不仅抓届内的事情,更要抓影响今后的长远事情。”宋远方说,为此,威海提出树立“三个理念”。在威海采访记者听到最多的也是这三个理念。

  一是生态是“借贷”而非“继承”的理念。即生态环境是从子孙后代手里“借”来的,必须连同“利息”,也就是发展成果,完好无损地还给子孙后代,而决没有对其破坏的权力。

  “这一理念说起来容易,但落实到具体操作中是非常难的。”各地为了加快发展,都在积极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项目与生态环境发生矛盾时,怎么办?是要眼前的项目,还是牺牲眼前的一点速度而谋求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据悉,近年来,威海因环境因素拒绝了约6亿美元的外资项目和50亿元的内资项目。

  二是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少做一点“锦上添花”的事。宋远方举例说:“我去洛杉矶出差,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从飞机上俯瞰,这座城市是一片灯的海洋,但是下了飞机却感觉城市并没有多亮,这说明城市的照度均匀,也就是说,洛杉矶每一个小区、每一条街道都有等距离的照度。再看我们的一些城市,飞机上看,灯光都是一条线,其他地方黑乎乎一大片,下来一看,主要街道灯火辉煌,绝对比美国的城市街道亮得多。这就说明我们的理念有问题,总是想把主要街道、主要广场照得非常亮,而真正需要灯光的居民小区反而没有灯。我在威海,不仅要求正常的街道要亮,还要求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和城中村的灯光都要亮起来,不一定很豪华,但是管用,这就是‘雪中送炭’。当然,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作为政府,有许多困难群众需要去帮助,我们怎么做?有限的财力应该怎样使用,需要我们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理念。”

  三是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更不等于财富积累。“我曾经有一个演讲,专门讲发展的观念问题。发展离不开增长,但是增长绝不等于发展。GDP必要,但GDP不等于财富。我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从1979年改革开放到去年的26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9.5%,而还有3000多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过去过于注重经济增长,把经济增长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重经济增长,轻财富积累。GDP是什么?GDP是在一定疆界内当年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DP在统计学上要有意义,必须有一个前提,即社会是理性人的社会。没有理性人的社会,GDP没有意义。举个例子,今天雇一个人挖一条沟,付给他100美元,明天再雇一个人把这个沟填好并恢复原样,又付了100美元,结果GDP增加了200美元,而财富增长却为零。回想一下,我们又干了多少挖沟、填沟的事。比方说城市拆迁,因为过去的规划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城市拆迁是不可避免的,关键问题是可拆可不拆的怎么办?‘拆’是一种理念,‘不拆’也是一种理念,我的理念就是可拆可不拆的‘不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威海正努力成为“规划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生活舒适便捷、人们健康长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昌盛”的生态化宜居城市,使“居住在威海、创业在威海、成功在威海”的城市品牌更加响亮。

  编辑: 余梁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