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记者 许慧艳 淄博报道
用于介绍淄博这座鲁中城市的前置词,已经由“老工业城市”转变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等。支撑这种“新老”交替的,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个地级老工业城市,是怎样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以自主创新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走出资源依赖困境,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
新材料·新经济 全氟磺酸树脂和离子膜,是世界尖端高新技术,其薄如蝉翼,分量却“重如泰山”。美国杜邦公司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历时15年才研发成功,并首先应用于化工、航天等领域。此后,日本旭硝子公司从杜邦交换到部分生产权,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30多年来,该项技术与生产一直控制在美国和日本两个经济强国手中,虽然我国对离子膜一直实行零关税进口,每吨价格仍高达1800万元以上。因涉及我国经济安全,该技术曾被列入国家“六五”、“七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但因基础新材料落后和投入机制滞后等问题,虽投入数亿资金未果。
位于淄博市桓台县的山东东岳集团于2002年起,自筹资金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攻关,不到3年时间便攻克了这一寄托着共和国四任化工部长梦想的高难技术。2005年3月19日,它通过了国家863计划验收组的验收,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该产品核心技术和产业化能力的国家。
东岳集团董事长张建宏说,离子膜应用范围广泛,在我国有着极大的产业关联度。去年国庆期间,两辆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无污染中巴车在北京一亮相便引起轰动,而制造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就是磺酸树脂离子膜。
东岳集团攻克技术并迅速产业化,年产50万吨燃料电池离子膜所需的全氟磺酸树脂生产装置已经建成,可满足2.5万辆电动汽车的离子膜所需;年产500吨的生产线正在建设当中。该项目已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列为山东省高新技术项目的“一号工程”,举全省之力加以支持。记者获悉,国家科技部已将该项目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东岳集团可获得9500万元的国家无偿资助。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东岳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而东岳集团只是建在淄博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的一家骨干企业。自2002年以来,淄博市已先后承担了包括此项技术在内的5项863计划项目和5项国家攻关计划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发应用,使得淄博聚合起以金属新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新材料的产值已经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0%。2005年,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56.5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三。在2005年全国43个国家级新材料基地综合实力评审中,淄博名列第六;在18个综合性基地中列第三。
淄博,这个老工业城市打亮了新经济的名片。 谁“孵化”了新经济 东岳与上海交大的结缘,始于2002年首届中国(淄博)国际新材料技术论坛。“党委政府要做的,就是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环境,搭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平台。”淄博市委书记张建国如是说。
据了解,淄博市已连续4年每年举办“国际新材料技术论坛”和“百名院士科技行”活动。四届论坛,淄博市共承担实施国家“863”等高科技项目98个,共争取到国家扶持资金6825万元,286个项目实现了产业化。
据悉,仅中国工程院就有23位院士参加本年度论坛,论坛尚未开始便已有448个技术难题成功对接,40多个“863”项目找到合作伙伴。
不仅如此,早在今年6月初,俄罗斯科学院先后分两批向淄博市提供了73个比较成熟的、等待与淄博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的项目,其中不少项目是国家大力提倡的节能环保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淄博市委市政府把论坛转变成一种服务于企业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与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的技术产权交易所实现项目资源共享的平台,成立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库,定期向企业推荐,目前入库项目已有1万多个。
东风凭借力,扶我上青云。“有了这么多高加值的高新技术项目,实现了资本与项目的信息对称,企业还会上马污染严重、附加值低的项目吗?”张建国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在政府引导;政府引导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可以操作的程序平台。对此,张建国留有分寸地说,“淄博市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是山东省首家改制成功的省级科研院所,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尹书建告诉记者:“由原来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科研人员最大的变化是由原来的瞄准得奖和职称搞科研,变为瞄准市场前景搞创新,并形成了‘创新—产业化—新的市场需求—继续创新’的良性循环。”
2003年末,山东硅苑科技与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等研究机构优势互补,整合科研资源,组建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开辟了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的新路子;两年后,山东工陶、山东硅苑、山东理工大学联合成立“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填补了山东省工业领域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空白。
据了解,淄博市60%以上的工业企业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在淄博,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个、企业技术中心25家,总数分别居全省第一、第四位;承担国家“863”和重大科技专项20项,居全省第二位。
淄博,这个内陆老工业城市,正在凭借自主创新经历着产业的“新陈”代谢,阔步走向创新型城市。
潍坊:协调工农业
◆导报记者 许慧艳 潍坊报道
建设创新型城市,需创新型政府。
中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多年来,潍坊农业产业化在全国领先。但是,农业的发展不代表一个城市的全面发展,尤其不能代表潍坊市工业、服务业领域的全面发展。
2002年开始,潍坊市通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反哺第一产业,不仅使农民人均增收提高四倍,二、三产业也一改落后于胶东半岛其他城市的局面,实现了工农业协调、健康发展。
跳出农业抓农业
2002年,潍坊市委明确提出“避开”农业抓农业,即“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的总体发展思路。一时间,农业大市对于农业的态度让一些外人产生了疑惑:农业大市不抓农业了吗?
市委书记张传林解释说:“只有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最终富裕农民。”他的思路是,农民必须实现三变:变职工,当然离不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变民工,需要畅通劳务输出渠道;变市民,潍坊需加快城市化进程。说到底,主要是依靠发展二、三产业,来带动农业的发展。
创新的思路一旦变成工作方法,就会产生巨大生产力。据了解,1998年-2002年,潍坊市农民人均增加375元;2002年-2005年,农民人均增收1374元,仅2005一年农民就增收508元,相当于2002年之前4年的总和,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发展二、三产业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不仅高位运行徘徊不前的农业跃升了更高的台阶,潍坊的工业也一改被排斥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尴尬局面,实现了工农业协调、健康发展。据统计,山东省百强工业企业中,青岛14家,济南13家,潍坊名列第三,共有12家。今年1至7月份,山东省规模以上企业中,青岛有4359家,潍坊以3973家之多名列第二,比排名第三的烟台多出1000多家。
当地有关部门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字:2002年农业给当地财政的贡献是6亿元,而2005年一个潍柴动力的生产车间就实现利税6亿元,远远超过几百万农民创造的价值。
潍坊市的创新发展实践表明,就农业抓农业没有广阔空间,只有工业带动的农业才能图谋更大的发展。
2005年,潍坊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9家,总数发展到270家,其中25家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8家企业成功上市;潍坊在全省科技工作绩效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潍坊再一次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一度思路创新而又务实的潍坊市又会以怎样的“地”道战术,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和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让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市委书记张传林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潍坊市将每年拿出2亿元,共计10亿元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骨于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
政府投入无偿变有偿
钱从哪里来?潍坊市的考虑是,通过国有股权出售、置换等方式,减持沉淀在传统竞争性领域里保值增值压力较大的国有股份。这既能让现有国企转换机制增强活力,又可以把国有资本放到附加值高、对地方经济甚至关涉民族工业大计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中。
使大功率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达到道路照明要求,这一国际上久攻不破的难题,终于被中微光电子(潍坊)有限公司攻克———寿命是传统路灯的10倍-20倍,耗电量却不到传统路灯的20%。该公司总裁助理傅小星介绍说,我国每年照明用电为3000亿度,如果1/3的照明灯用LED,一年可以节约一个三峡的发电量。
包括中微光电子、歌尔电子、潍柴动力、3V等在内的5家企业,被列入第一批潍坊市重点扶持自主创新的企业名单。傅小星雄心勃勃地告诉记者,有了潍坊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中微光电子将在3年内建成国内最大的光信息企业,5年进入世界光信息产业前6名。
虽是政府公益性高新基金,潍坊市也一改过去财政无偿资助的做法,探索无偿变有偿的政府投入新机制。
怎样无偿变有偿?潍坊市副市长鞠献宝介绍说,潍坊市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项目企业并非无偿得到基金的所有权,被“送上战马”的企业要如数交还用于其他企业之需。
潍坊市科技局副局长李平告诉记者,除了上述重点发展领域得高新项目由政府成立高新基金重点扶持外,对于量大面广的中小科技型项目、企业,潍坊市在奖励支持方面也实行了“变法”,由事前经费支持转向事后的奖励,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化、产业化,使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环扣,提升创新的价值内涵。
此外,单靠企业个体与社会中介做不了、做不好的创新平台,正是潍坊市着力之所在。近年来,他们一方面注重行业研发平台建设,另一方面打造企业与院校、大所、院士的技术高端对接平台,如院士潍坊行、成果对接会等。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潍坊市270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63.6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4%,两项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而到2010年,这个企业家数要达到500家,占规模比重将达40%以上,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