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2006-08-31 10:55:27
SRC-153
|
|
|
|
于文秀的来信(详见2004年12月13日《思想者》)中,提到为什么中国必须由共产党领导。这个问题提得好,因为它涉及了我国民主政治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中国民主与西方民主有一个很大不同,西方一般实行多党或两党轮流执政,而中国是共产党长期执政。为什么这样做?这个问题在政治学上被称为执政的“合法性问题”或“正当性问题”,也就是说实施某种政治制度的合理性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地位,首先形成于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长期革命斗争中。在艰苦卓绝的民族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达28年的英勇斗争,仅牺牲的有名可查的共产党员烈士就有370万人。这一数字超过新中国成立时的共产党员总数。这意味着,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像《红岩》里的烈士一样,多数共产党党员并没有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牺牲感天动地,证明了自己是当之无愧的民族先锋队。
1949年1月22日,新中国诞生前夕,在有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参加的共商国家大计的新政治协商会议上,李济深、沈钧儒等55位民主党派领导人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发表了对时局的联合声明,他们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新政协会议之后,各民主党派相继召开了各自的代表大会,一致明确表示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即使是不带偏见的外国人,也都给予了肯定。
然而,问题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经50多年过去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就是说,共产党执政还有个现实合法性的问题。我想这是一些人思想上还不同程度存在疑问的关键所在。
这里我想讲个小故事。去年,印度外交部长辛格来华访问,50年前他曾去过山东青岛,变化巨大的青岛令故地重游的辛格感慨不已。当有人问到他中国为什么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时,辛格说了三个词:竞争、开放、专心。他把中国和印度作对比说,印度有太多的政治争议、太多的选举,把许多事情都耽误了。他还特意指出,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下,共产党和领导人具有社会威信是中国成功的一个关键。
我认为,从现实性上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长期执政的合法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提高政权稳定性和政策连续性的需要。如辛格所说,共产党领导的一个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这就是辛格说的“专心”。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要在经济、文化上追赶发达国家,就必须制定科学周详的发展战略,并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使得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即确定的国家建设发展目标,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得以一以贯之地实行;使得中国能够集中一切资源、力量和智慧,用于建设和发展,将内部的纷争和内耗减少到最低程度;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得以长期实施。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提高决策效率,进行有效治理的需要。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曾使偌大的中国软弱无力。新中国建立,结束了一盘散沙的破败局面,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国家治理的任务极其繁重,而中国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国情又要求中国必须具有行之有效的政治决策和社会管理,决不可以是一种低效率的、制约过多的体制。邓小平曾经概括地指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有个最大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作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的需要。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中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处于现代化进程关键时期的中国也正值社会关系大变动、社会结构大调整时期,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增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民族人民总体利益的惟一的政治代表,其执政党的理念以及制定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综合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利益要求,协调各方利益与矛盾,有利于缓解、平衡和消除各种社会矛盾,有利于最广大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有利于保持国家的统一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求与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使中国和中国人民摆脱了深受帝国主义压迫欺凌、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
正是基于这些现实的原因,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共产党的领导,而这也正是中国民主制度所具备的优势。
|
|
编辑:
ray |
|
|
|
|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
|
|
|
|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