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活动评论

改一改“当官坐轿”的特权观念

2006-08-31 10:55:20 SRC-192
  乃文 
 

    日前,宁夏出台了禁止私用、滥用公车的规定;四川成都开始给公车贴上统一标识,便于查处……

  虽然这些年公车改革呼声不断,不少地方却还“按兵不动”,只是在禁止公车私用上修修补补。这是因为,有的地方公车改革遇到了阻力,但面对屡禁不止的公车私用、浪费之风,面对群众的不满,又不能不“出招”,以救一时之急。

  公车改革阻力大,原因的确不少。但是最大的阻力在哪里?仔细分析起来,实际上还是“坐公车的人”——干部的观念。

  车辆本不过是代步工具、方便工作的手段,可是在很多人眼里,它早已异化为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就像古时候几品官员必须乘坐几人抬的大轿一样,问题的关键不是多少人抬着才便于行走,要的是一种身份。时至今日,一些干部把“大轿情结”移情于汽车这种现代化的代步工具。当官就要有车,最好是专车;有了车还不够,还要好车;你的车好,我比你的更好。于是乎,互相攀比,水涨船高,车辆配置越来越豪华,标准越来越高,浪费越来越严重。而且多年为官,人车早已合一,哪里还分什么公事、私事?公车完全成了一些干部不可须臾或缺的“脸面”。

  而一旦搞了车改,“脸面”就没了!有人质疑给干部发的车贴是多了还是少了。其实细算起来,发多少都是有数的支出,绝不会像公车私用、浪费那样变成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底洞”。而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关心的不全是补贴的多少,想得最多的还是那种“当官坐轿”的感觉。这样的人多了,车改的阻力可想而知。即使勉强改了,也难保不出现反弹。

  因此,车改首先是一次观念的变革,首先要革除的,是公车给部分干部带来的“高人一等”的特权观念,要彻底转变将公车当作福利待遇、身份地位的思想。这样,公车改革带来的收益就不仅仅是一笔经济账,它对干部树立与群众平等乃至服务的观念、树立勤俭务实的作风,改善干群关系,都大有裨益。因此,对公车改革,只要看准了、条件成熟,晚改不如早改。

  编辑: 余梁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