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青岛4月7日讯 今天,青岛港集团桥吊队队长许振超坐在50米高空巨型桥吊的驾驶室里,用吊具将30多吨重的集装箱从班轮上抓起,然后又从几十米的高空放到载重卡车上,一点声音没有。集装箱、船体、载重卡车都是金属的。铁碰铁,没声响。这就是许振超独创的“无声响操作”。 “不管多大船,10小时内全部完成作业。”这就是青岛港以许振超名字命名的“振超效率”。许振超把桥吊开到了极致。 “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练就一身‘绝活儿’,做一个能工巧匠。”只有初中学历的许振超有这样的心气。在青岛港,学开门机,他第一个出徒;生产操作,他练就了“一钩准”、“无声响操作”的绝活,不但甩掉了桥吊司机被称为“铁匠”的帽子,而且成为青岛港桥吊队的操作规范。他带领全队不仅创造出了无论多大的船全部10小时以内完成作业的全国最高效率,而且连续刷新集装箱单船装卸效率世界纪录。去年4月,他和队友在6小时27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了“地中海阿莱西亚”号全船3400个标准箱的装卸,创造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两项世界纪录。 港口设备更新很快,许振超操纵的桥吊已经进行第五次升级,无论对那一代机型,他很快都成为行家里手。他不仅开桥吊,而且研究修桥吊。1990年,外方专家在青岛港12天挣走4·3万元的维修费。许振超试着向他请教时,外方专家一耸肩,不屑一顾。这深深刺痛了许振超。许振超像着了魔一样钻研桥吊核心技术——电力拖动系统。一台桥吊有20块控制板,大约有2000个焊点,一个焊点有4条联线,一条联线最多要测试上百个电器元件。4年时间,许振超共倒推不同型号桥吊的12块电路模板,绘制了厚厚两大本图纸,作为桥吊维修技术手册。“半个小时搞定!”这句许振超维修口语,成为青岛港桥吊维修的限时标准。许振超还搞了十几项技术革新,排除机械故障70多次,成为一名技术专家,是青岛港科技创新成果获奖最多的一线工人,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工人技师和自学成才先进个人,成为新时期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 “振超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名牌效应,世界许多知名航运公司主动寻求与青岛港合作,仅短短8个月时间,青岛港就净增了13条国际航线,实现了全球通。2003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0万标准箱,实现了24·3%的高速增长。青岛港董事局主席常德传说:“正是有许振超这样一大批优秀员工的坚强脊梁,才撑起青岛港这个亿吨大港。”
□记者 于晓波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