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展望“后航天飞机时代” 载人航天格局嬗变

2011-07-21 20:28:00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载人飞船 国际空间站 航天飞机项目 交会对接 宇航员
[提要] 7月21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5时58分(北京时间17时58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

  7月21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5时58分(北京时间17时58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 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 7月21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万众瞩目中平安返航,为美国30年的航天飞机项目正式画上句号。虽然航天飞机这种人类迄今建造的最复杂、功能最多的载人航天器退出现役,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停步。“后航天飞机时代”来临,更多国家进入载人航天领域你追我赶,世界航天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

  载人航天格局嬗变

  航天飞机项目终结后,美国在今后数年内缺乏自己的载人航天器,要依靠俄罗斯的“联盟”飞船将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目前,只有俄罗斯的“联盟”飞船能运载着宇航员与国际空间站交会对接,俄罗斯已成为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唯一“承运人”。

  俄航天署署长波波夫金透露,按照俄美签署的合同,美国宇航员在2016年前都能搭乘俄罗斯载人飞船飞赴国际空间站。他说,俄方将担负起保证国际空间站正常运转的重任。

  与此同时,载人航天已不再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二重唱”。自2003年起,中国的“神舟”飞船已执行3次载人使命,共运送6名航天员进入太空,航天员也已成功进行出舱活动。中国还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试验交会对接技术,并计划建造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8年前“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将中国首位航天员送入太空,打破了美俄在载人航天领域长期垄断的格局。这一突破也带动欧洲再次重视载人航天,很多欧洲国家更深刻地意识到必须对航天业增加投入,否则将有掉队危险。

  欧洲航天局在上世纪70年代末曾研制“使神”号小型航天飞机,后因资金和成员国意见不一等原因放弃。虽然欧航局参加了国际空间站计划,2008年,凝聚欧航局20多年心血的“哥伦布”实验舱也成功安装到国际空间站上,但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基本由美俄主导,欧航局始终是“配角”。

余梁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