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潘曜:我给南极“做CT”

2016-07-20 11:10:00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王井怀

  新华社太原7月19日电 题:90后潘曜:我给南极“做CT”

  新华社记者 王井怀

  行程数万公里,带着1.5吨器械,到达南极洲海拔最高的科考站昆仑站,90后小伙潘曜去了最艰苦的地方,做了最基础的科研工作。

  与许多在校学生不同,他把自己的研究扎到坚实的大地上,甚至扎到冰盖200米以下,他在给南极“做CT”。

  立志:半年的考察用3年准备

  7月18日,潘曜从南极回国后的第一个科研成果“中山站至昆仑站南极冰盖下200米内部结构”进入收尾阶段。

  1992年出生的潘曜是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研究生。独生子的他从小没受过苦。然而,从大四时立志“南极一游”后,他便开始“自找苦吃”。

  为了适应南极恶劣环境,潘曜开始锻炼体能。“400米跑道,跑10圈,3年风雨无阻。”同时,他拜入太原理工大学极地科考专家窦银科教授门下,做好知识储备。

  机会终于在2015年4月降临。窦银科为太原理工大学争取到一名南极科考名额。潘曜通过一系列测试后,从60名预选人员中脱颖而出。

  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潘曜参加了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队,成为其中最年轻的队员。这期间,潘曜携带5套冰物质过程监测系统、1套冰盖表面特征监测系统、2套冰川移动监测系统、1套探冰雷达,设备总重量达到1.5吨。

  今年1月5日,登上南极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后,潘曜兴奋地光着膀子拍照留念。

  吃苦:拧个螺丝脱层皮

  南极一游,并不轻松,特别是在头顶暴风雪、脚下冰裂隙、身受零下40摄氏度低温的恶劣环境中向南极最高点进发的时候。

  潘曜的工作由此开始。冰物质过程监测系统的主体是个一层楼高的铁架子。“组装铁架子时,一些小螺丝戴着厚厚的手套根本对不准螺丝孔,必须裸手装,但气温太低,手指头一碰到铁螺丝就粘住了。”潘曜笑着说,“装一台设备粘掉一层皮,有时甚至手指甲也碰掉了。”

  器械大多笨重。比如探冰雷达仅电池就有200斤,潘曜每天得倒腾两回,经常累得大口喘气。“南极空气太干燥了,我张开嘴,连想咽的口水都没有。”

  危险也时时跟随。南极科考,最危险的是数不清的暗藏的冰裂隙。这次,考察队在南极洲“内陆出发基地”外20公里处,发现了一个数千米深的冰裂隙。“大家都没想到会出现在离基地这么近的地方。人一旦掉下去,甭想再上来。”潘曜说。

  在南极洲内陆的55天里,潘曜最终把科研器械安置到从中山站到昆仑站1300公里的沿线一带。“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多项数据,就像给南极做CT一样。”潘曜说。

  不浮躁:为科研大厦搭建数据根基

  一个螺丝一个螺丝地装设备,一个洞一个洞地凿窟窿,南极的辛苦换来的是冰盖200米下的第一手精准数据。记者18日在太原理工大学看到潘曜时,他正在处理这些从南极传回的实时数据。

  “以前冰川研究大多基于外国公开的卫星监测数据,误差较大。以冰川厚度为例,误差甚至达到几米,远大于南极冰川每年1.5米至2米的变量。”窦银科教授感慨地说,潘曜在南极留下的科研设备可以把这个误差缩小到厘米级别。

  然而,极地监测设备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南极内陆测试,研发成功后又难于大面积推广,市场回报率极低,因而一直是科研冷门。

  但是,严谨的科学研究离不开基础数据支撑,离不开精密的科研器械。窦银科说:“作为90后,潘曜能把兴趣投向基础研究领域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他肯从数据收集做起,这种脚踏实地的作风是值得年轻学子学习的。”

  如今,潘曜和导师正在整理分析从南极所获取的各项数据,研究南极过去4万年冰雪累积的变化过程,为推演未来南极冰盖运动与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晓宁

推荐阅读
  • 北方多地遭入汛来最强降雨 5省市大暴雨

    北方多地遭入汛来最强降雨-5省市大暴雨.jpg

    昨天(19日),华北、黄淮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多地出现内涝。其中,20日08时至21日08时,河南东南部、山东中部、河北中东部、北京、天津、辽宁中南部等地有暴雨,其中,河北东北部、辽宁西南部、北京中南部、天津北部以及河南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详细]

    07-20 09-07中国天气网
  • 教育部:匿名举报线索明确高校应受理

    此次出台《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是教育部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做出规定。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指导推动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办法》,依据《办法》健全完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与处理机制。[详细]

    07-20 10-07京华时报
  • 男子头痛4年没治疗致脑萎缩 智力相当于1岁半孩子

    曾徐(中)和家人在一起。

    曾徐的同学到敬老院去看望他。曾徐的儿子成绩很好,是家人的骄傲。原标题:以为是普通感冒 头痛4年没治疗 男子脑萎缩相当于1岁半孩子 奶奶徐中玉说,小江小时候就知道爸爸与其他人不一样,在曾徐被送进养老院后,他经常闹着要找爸爸。[详细]

    07-20 08-07重庆晨报
  • 女子花40万买200万假币 揭开表皮全是冥币

    发现朋友的“假人民币”能以假乱真后,女子一狠心,决定筹资40万购买,没想到200扎假币到手后,揭开表皮,里面竟是冥币。接到木某和元某的报案后,警方迅速挡获了犯罪嫌疑人王某(徐林的化名)、朱某和刘某。[详细]

    07-20 07-07成都商报
  • "蓉欧+"战略造物流通道 宝马车德国到成都仅15天

    “首批通过中欧班列‘蓉欧快铁’返程班列进境的进口汽车,今天已经运抵成都。记者了解到,该批宝马汽车由宝马中国于6月下旬发出订单,7月4日由德国纽伦堡发出,仅15天就运至成都,较海铁联运至少节约1/3的时间。[详细]

    07-20 11-07中国经济网
  • 俄经发部长在日演讲 称日俄经济合作计划极为重要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日本时事通信社7月19日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乌柳卡耶夫近日访问日本,并于19日东京进行的演讲中强调,9月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日俄首脑会谈,因此针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5月向普京总统提出的8项经济合作计划,双方进行具体的商议“十分重...[详细]

    07-20 11-07中国经济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