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邮差·三十载(组图)

2018-01-22 21:58:42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1月17日,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杨银科(右)在和几位村民聊天。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杨银科扛着邮包走在送邮件的路上。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杨银科走在陡峭崎岖的山路上。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8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佛堂村,杨银科将报纸、信件等打包准备出发。 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杨银科在整理报纸准备前往槐树坪村。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杨银科将报纸、信件和包裹等打包准备前往库峧村。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杨银科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山路上行走。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芣兰岩村,杨银科将包裹交到村民手上。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芣兰岩村,送完山下几个村子的邮件已是下午2点多钟,杨银科抓紧时间吃面条准备上山。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杨银科(左)将包裹交到村民手上。 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8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西井山村,杨银科将报刊送到村民手上。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梯后村,杨银科将邮件交到村民手上。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梯后村,杨银科将包裹交到村民手上。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太行山深处,杨银科在送邮件的路上。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8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佛堂村,杨银科的妻子杨许英在整理鞋底,准备帮杨银科做新鞋。这些年,杨银科不知道穿烂了多少双妻子做的鞋。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杨银科在为村民送邮件。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8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佛堂村,妻子杨许英目送杨银科出发送邮件。 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杨银科背着邮包走在去虹霓村的路上。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8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太行山深处,杨银科背着邮包走在邮路上。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 百度新闻,能看能听,懂你所想给你所愿,快下载试试看!

    百度新闻是一款致力于热门资讯头条、语音阅读播报的APP。专业权威的百度搜索技术,您可以在这里随意搜索各种新闻、资讯、百科。研发个性化算法,让您在有限时间里,读到最想看、最需要的新闻资讯。语音技术实现情感语音播报新闻,让您在开车、健身等,需要解放双眼双手场合,也能尽情收听新闻资讯。[详细]

    百度新闻
  • 中国经济让世界看好 2018年又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11.png

    图为位于山东潍坊的雷沃重工阿波斯拖拉机总装车间的生产线。美国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一语中的,即便中国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如果没有中国强劲的增长动力支撑,世界经济将陷入严重困境。[详细]

    01-22 09-01人民日报海外版
  • 对话“冰花男孩”王福满:被人关注没有压力(图)

    11.png

    一张头顶冰花的上学照,让默默无闻的山里娃王福满一夜走红网络。在得知王福满想来北京、想当警察的愿望后,中国长安网携手北京媒体,邀请其一家来京,为他圆梦。[详细]

    01-22 09-01中国新闻网
  • 较强冷空气将影响中东部地区 黄淮等地有雾和霾

    今晨,山东南部、河南西部和南部、湖北中部、湖南中北部、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及四川盆地出现能见度不足1千米的大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22日,山西南部、河南中南部、山东南部、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陕西关中等地的大气污染扩散条件仍然较...[详细]

    01-22 09-01中国新闻网
  • 31岁消防战士牺牲:听说有人被困 他第一个冲进火场

    年仅31岁的消防战士吴俊寰,在位于镇西镇中心村12组民房火灾救援中,不幸被房屋土砖混合墙倒塌埋压至重伤,后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在得知吴俊寰牺牲后,他曾经的战友们都显得异常“沉默”,每个人都不愿意去触碰这个话题。[详细]

    01-22 09-01华西都市报
  • 美国副总统彭斯:美驻以使馆将于明年迁往耶路撒冷

    【环球网报道。余鹏飞】据“华盛顿邮报”网站1月22日报道,美国副总统彭斯在以色列宣布,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将于明年迁往耶路撒冷。[详细]

    01-22 21-01环球网
  • 日本央行召开货币政策会议 拟上调经济增长率预期

    中新网1月22日电。据日本共同社22日报道,日本央行货币政策会议22日开始为期两天的日程,对经济形势和物价动向进行了验证。[详细]

    01-22 21-01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