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海之滨的“中埃合作之城”(共建一带一路)

2019-02-19 09:06:29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周 輖 曲翔宇

本报记者 周 輖摄

本报记者 曲翔宇摄

本报记者 周 輖摄

■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初步形成新型建材、石油装备、高低压设备、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埃及工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园区各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属地化建设,为埃及员工提供系统性的教育培训、每年选派优秀员工到中国进修等已成为许多企业培养人才的“标配”。

■截至目前,在1.34平方公里起步区和6平方公里的扩展区内,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共吸引企业近80家,实际投资额超10亿美元,销售额超10亿美元,上缴税收累计10亿埃镑。

位于红海之滨、苏伊士运河之畔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简称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中国与埃及两国在特区开发、产能合作、吸引外资等领域的重点合作项目。自成立以来,中国企业已在这里辛勤耕耘超过10年。曾经荒芜的沙漠如今是厂房林立、街道整洁的现代化产业新城,被中埃两国媒体称为“中埃合作之城”,为埃及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埃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这里建成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工业区”

走在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合作共赢,见证发展”的中英文标语,这8个字道出了中国企业来到埃及投资创业的宗旨。“短短10年间,这里建成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工业区,它成为埃及经济发展的支柱。”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董事会前秘书长纳塞尔·福埃德认为,埃中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典范。

目前,园区已初步形成新型建材、石油装备、高低压设备、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埃及工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为埃及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埃及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巨石埃及)是最早入驻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企业之一。现在,这里成为非洲唯一的玻璃纤维生产基地,填补了非洲大陆玻璃纤维制造业的空白,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共上亿埃镑(1元人民币约合2.6埃镑)的贸易额。同时,作为出口导向型企业,巨石埃及出口量占总产量90%以上,2017年为埃及实现出口创汇1.8亿美元。

去年下半年,巨石埃及年产20万吨玻璃纤维的生产基地建成投产,这让埃及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玻璃纤维生产国。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毓强说,巨石埃及项目的加速推进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这有力推动了中埃两国产业合作,让中国企业在埃及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从中国师傅那里学到的技能让我快速成长”

生产车间里,身着灰色制服的埃及工人正在机器前工作,要不是看到墙壁上贴着一些带有中文的提示语,来访者很难联想到这是一家中资企业——车间里几乎没有中国面孔。“整个公司只有25名员工来自中国,其余的350多名员工全都是从当地雇用的。”中国恒石埃及纤维织物股份有限公司(恒石埃及)副总经理王筛建对本报记者表示,从“中国师傅不在现场干不了”到“尝试让埃及工人自行管理生产”,为当地培养合格人才一直是该公司的努力方向。

瓦利德4年前从艾因夏姆斯大学毕业后便来到恒石埃及工作,表现优异的他如今已是车间主任了。回想起这几年的奋斗经历,他感慨道:“在中国公司工作,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些年工资已经翻了好几倍。从中国师傅那里学到的技能让我快速成长,现在我也愿意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更多埃及人。”

像瓦利德这样的本地中层管理者,恒石埃及一共有十几名,遍布生产、销售、采购、人事、财务等各个环节。“尽管中埃文化背景有所差异,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我们希望同埃及朋友相互交流,为他们学习技术和管理方式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

据了解,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直接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3500余个,产业带动就业约3万人。园区各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属地化建设,为埃及员工提供系统性的教育培训、每年选派优秀员工到中国进修等已成为许多企业培养人才的“标配”。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前副主席马哈福兹·塔哈表示,中国企业用效率和质量赢得了管理局的高度认可,也带动了当地就业和人才培养,实实在在地为埃及人民带来了福祉。

“这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发展战略的对接,中埃协同发展的路径不断拓宽,充满活力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也成为推动中埃产能合作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平台。

截至目前,在1.34平方公里起步区和6平方公里的扩展区内,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共吸引企业近80家,实际投资额超10亿美元,销售额超10亿美元,上缴税收累计10亿埃镑。

负责合作区总体运营的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爱民表示,目前,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二期已完成2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万美元的中国大运集团摩托车项目一期厂房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预计今年6月将正式运营投产。投资约3400万美元的汽车城项目也已完成项目规划。

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与周边一系列重大工程互为配套,带动了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的整体发展。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旁的艾因苏赫纳港距苏伊士运河南入口约40公里,是尼罗河和红海航运重要的中转站。2018年3月,中国港湾中标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项目,成为中国公司参与埃及海港建设的重大突破。据介绍,艾因苏赫纳第二集装箱码头岸线长1350米,建成后水深将达17米,最大可停靠20万吨货船。

“这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践。”塔哈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将埃中两国人民和两国经济、文化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促进了埃及基础设施的发展,成为埃中两国经贸合作的示范性平台,“我们乐见两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更多的合作”。

(本报开罗2月18日电)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9日 03 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