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温州"断电风暴"后续:官方称不是"临时抱佛脚"

2010-10-11 09:02:00    作者:庄庆鸿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今年9月27日,本报刊发《温州顶风上演“断电风暴”》一文,报道了温州地区通过拉闸限电的方式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事情,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今年9月27日,本报刊发《温州顶风上演“断电风暴”》一文,报道了温州地区通过拉闸限电的方式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事情,引起强烈社会反响。10月8日,温州市节能降耗办公室给本报发来了题为《温州市节能降耗办公室负责人回应“断电风暴”》的传真,正式回应了相关问题。

  这份传真是一问一答式的。关于是否“因为前几年不抓,今年又临时抱佛脚”的问题,节能降耗办公室负责人回答称,“不存在”这种现象。

  根据该负责人提供的数据,“十一五”前四年,温州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7.2%,超额完成了浙江省下达的节能目标。今年只需再下降3.4%以上,就能完成“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任务。“从温州市‘十一五’各年度完成任务情况看,完成年度节能目标进度与时间进度同步,并略有超前。”

  但是,今年以来温州市工业迅速回暖,产销两旺,在没有台风直接影响、持续高温天气等条件下,全社会能耗迅速拉高。2010年上半年温州市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为1%,下降幅度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离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万元GDP能耗下降3.4%的差距较大。

  该负责人介绍,能耗增长还受到温州市私人汽车、城乡家电普及等因素的影响,近三年居民用能持续刚性增长。居民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由2007年的18.4%提高到2009年的19.7%,比浙江省平均水平高出8.4个百分点。

  该负责人坦承,温州市各地“十一五”前四年节能降耗任务的完成情况极不平衡,部分地区离“十一五”目标的差距还很大。今年上半年,有些县(市、区)万元GDP能耗不降反升,节能形势十分严峻。

  负责人表示,由于轻工业、第三产业发达,温州市的单位GDP产出能耗实际上已经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经浙江省政府核定,2005年年底温州市万元GDP能耗仅为0.76吨标煤,是全省最低的地区之一。“因此进一步降低能耗水平的难度就更大。”

  温州市节能办负责人坦承,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了“抓限电,调结构,强监管”的要求,决定在全省实行区域用电总量和负荷有序管理。

  “经省政府同意,7月30日浙江省有序用电协调小组根据各市上半年实际用电量增长情况和下半年需完成GDP能耗降低任务,分解确定各市1~8月份、1~9月份和1~10月份的累计全社会用电量限额。并指出,下达的累计全社会用电量限额是确保全省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必要条件。”温州市被下达到的“全年全社会用电限额指标”是 296.0443亿千瓦时。

  8月3日,温州市将这一指标及分月度用电限额指标分解落实到了各县(市、区)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区域性有序用电管理,加强监管,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控制能耗过快增长。要求各县市、区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制定有序用电方案,确定参与有序用电企业范围、有序用电方式和时间。”

  该负责人认为,温州市的节能降耗有序用电工作中不存在“一刀切”,而是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措施,具体体现在“三保”、“三控”、“三停”上。

  据介绍,“三保”,就是要确保居民生活用电,确保重要单位、重大设施、重点工程的用电,确保高新技术企业、节能环保企业、低能耗低排放高产出高效益企业的正常用电。“三控”,就是要控制机关、事业等单位公共用电;控制市政、景观、公共场所的过度照明;控制一般企业超能耗限额用电。“三停”,就是停供列入省淘汰落后产能名单企业用电,停供产能严重过剩的“五小”(小电镀、小造纸、小砖瓦窑、小化工、小冶炼)用电,停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能耗严重超标企业及设备用电。

  在有序用电上,该负责人认为也是“区别对待”的,对各地的重点用电大户进行有弹性的总量控制,由企业自行安排生产,确保有序用电措施到位,对于需限电的,限电指标一般提前告知企业。

  对于一定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对于成长型的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产业链配套单位的生产用电一般予以相应保障,条件具备的促使其转变到规模以上。”而对于无证照企业是注意堵疏结合,对那些生产劣质产品、危害公共安全、高污染、属于落后淘汰的产能坚决予以关停,对不属落后淘汰的,则通过疏导引导其依法登记、守法经营,坚决不搞“一刀切”。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根据各地工作进展情况的不平衡,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措施。”

  对于有序用电,该负责人保证:“将督促各地及时调整有序用电方案,切实加强有序用电精细化管理;在落实有序用电措施工作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落实廉洁自律、相互监督的制约机制;要求各地及时公布有序用电管理计划,最大程度降低对企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记者 庄庆鸿)

刘宝才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