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5 14:22:00 作者: 来源:法制晚报
中国国家竞争力排名变化
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上午发布近20年我国排名上升56位 国家竞争力中国排名17位
今天上午,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中国国家竞争力排名稳步上升,全球100个国家中,中国排名已由1990年全球第73位上升到目前的第17位。
蓝皮书主编倪鹏飞表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已进入发展最快的时期。
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综合强大、关键一流、整体中上的先进国家,届时国家竞争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进入G20五强,全球将可能进入前10名。
竞争力·总排名
位居17名20年上升56位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一国实力的综合体现,此次发布的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世界主流文明逐步接轨,竞争力稳步上升。
1990年,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在全球100个国家中排名仅列第73位,到了2008年,排名上升到第17名。现今的中国已经进入近代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排在第17名,已达到世界前20名的位置,不仅表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方面,而且其发展潜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都在稳步上升。
●专家解析
未来10年有望进十强
虽然近20年是中国国家竞争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但并非一路坦途。专家指出,在1994-1996年,我国的国家竞争力有所下降,但之后强力反弹,其中1996-1998年,2005-2008年是国家竞争力上升速度较快的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同时也是中国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期。
2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释放出强大的生产力,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竞争力在调整中上升,伴随着中国发展而艰难地盘旋上升,其努力与成就举世瞩目。
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综合强大、关键一流、整体中上的先进国家,届时国家竞争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进入G20五强、全球十强。
竞争力·规模
经济总量提升快跻身三甲指日可待
规模竞争力一般用扣除二氧化碳和粉尘损害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解释,通俗说来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
蓝皮书指出,中国的规模竞争力从1990年至今保持着稳步提升的势头,从最初的排第12位逐步上升至第4位。2008年,中国扣除二氧化碳和粉尘损害的GDP规模达到4.21万亿美元,紧随美国、欧盟和日本。
这一数字令人可喜,不过近几年中国的规模竞争力增速较以前有所放缓。蓝皮书指出,近几年的排名,从第11名上升到第10名用了两年时间,而从第7名上升到第6名用了5年时间。
从上述排名上升逐渐放缓这组数据来看,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10年间,中国的规模竞争力提升变得缓慢,这主要是由于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粗放型的增长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专家解析
今明两年超越日本
专家指出,如果要继续提升自身的规模竞争力,就不仅仅要扩大数量,还要从结构和效率上下工夫,加快经济转型。
专家预计,中国可能在今年或者明年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竞争力·增长
长期全球领先1992年已成第1名
增长竞争力指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这一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发展潜力。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怎样?蓝皮书指出,1992年开始,中国的经济真正腾飞起来。
蓝皮书指出,1990年和1991年两年,中国的增长竞争力排名分别是世界第13位和第6位,而到了1992年,中国的增长竞争力一跃成为世界第1名。
在此后的10来年间,中国的增长竞争力始终没有跌出世界前五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
●专家解析
发展井喷得益人力优势
专家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生产力开始以井喷之势爆发出来,并长期保持稳定的速度,这对中国这么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来讲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不过,专家也谈到,中国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终的手段就是加快发展自己。
专家认为,增长竞争力的长期领先是我国实现发展和解决发展中出现问题的最有利的形势,但也要关注增长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竞争力·创新
上演阶梯跳每年提升2到3名
创新竞争力反映了一国国民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程度,具体主要从一国每万人申请专利数反映出来。
蓝皮书指出,中国的创新竞争力在过去近20年中的发展状况可以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0~1999年,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创新竞争力稳定在第45名至第49名之间;第二阶段是1999~2008年,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创新竞争力逐步提升,并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提升速率,平均每年提升2到3名。
到了2008年,中国的创新竞争力排名已经在100个国家中上升至第22名,进步十分明显。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