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8 07:07:00 作者:侯琳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0月21日以来,今年入秋后最强冷空气使得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5—14℃。天渐寒,地渐冻,让不少南方居民很羡慕北方有暖气的生活。
目前,南方地区仅有一些高档生活小区实现商业化集中供暖,大部分城市居民主要采用空调、电暖炉、电热毯、煤炉及木炭等方式,各顾各地取暖。南方地区究竟有没有必要采取集中供暖模式呢?
南方百姓,取暖需求迫切
10月26日早晨,刚参加工作4个月的尹湘毅冒着阵阵寒意赶着去上班,此时,他十分怀念因读书呆了6年的“温暖北京”。同样刚大学毕业,从北京来到长沙参加工作的陈慧娜也说:“这个天气真让我想念北京!”
虽然都是湖南人,但是他们俨然都已经爱上了北方有暖气的冬天。“在北方,暖气一开通,外面再怎么冷,回到家里就仿佛还是春天。”尹湘毅说,回到家乡最受不了的就是屋里没有暖气,“每逢春节回到家里,我手上的冻疮会复发,晚上钻进冰凉的被窝里,久久不能入睡。”
想起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湖南一家报社的记者丁阳亮仍然觉得心有余悸。他回忆,当时前往衡阳采访,因为京珠、衡枣高速公路封路被困三四天,由于停电,空调不能用,在宾馆里写稿子犹如呆在冰窖中,只能一件一件加衣服。
说到冬天里的取暖,湖南律师张憬回忆起儿时:在废弃的油漆桶里装上烧红的木炭,提着去学校,在教室里边上课边烤火。
在岳麓山下桃子湖商业文明街,记者看到一些店铺已经摆出了手套、围巾、热水袋、饼状充电取暖器等商品,三三两两的学生在那里选购。湖南师范大学学生谢琰说,冬天在自习室里面,必须有取暖的物件,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长沙市开福区砚瓦池社区居民廖子建说,如果政府能够提供集中供暖,不失为一件改善民生的好事,“我很不习惯通过烤火等方式来取暖,有了暖气的话,那就不用心疼空调的高电费了!”
传统方式,高耗能不环保
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室温标准为16℃—18℃。近年来,冷空气不断南下,把雨雪分界线推到了长江以南,经常造成南方多个省市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导致长江流域室内温度一般不到10℃,比北方地区低1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甚至在0℃以下。为此,今年两会期间,湖南省人大代表吴和枝就提交了《关于南方地区集中供暖的建议》。
她说,集中供暖不仅能提高供热质量,保持室内恒定适宜的温、湿度,实现热水随时取用,有效改善生活环境,而且能合理利用能源,减轻大气污染。她建议,南方地区集中供暖应该纳入国家“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国、省两级按重点工程项目全额投入建设资金,并将城乡居民供暖补贴纳入财政预算。
目前南方大部分城市居民主要采用空调、电暖炉、电热毯、煤炉及木炭等方式取暖。苏宁电器长沙分公司生活电器采购经理赖功臣介绍,从14日开始,长沙9个苏宁电器店铺已经全部将取暖、制暖等电器摆上货架,并已售出100多台。他还透露,从2008年开始,苏宁电器在长沙制暖电器的销售增长率每年都达到100%。
业内人士认为,在农村采用煤炉和木炭取暖,往往只注意保暖,不注意通风,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而空调、电热毯、电暖炉等往往使得城市用电负荷重,能耗偏高,不环保、不节能。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指出,目前长江沿线以南的城市建筑保暖措施确实非常脆弱,尤其是很多酒店大多采取空调保暖,没有其他适宜的供暖措施,这种高耗能的方式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不合。
南方采暖,向左走向右走?
针对南方地区的集中供暖,有一种声音认为南方地区的冬天时间比较短,进行集中供暖的话,全部铺设管道,运营成本高,而且南方地区的煤炭资源也相对于北方较紧张。
吴和枝介绍,当时湖南省建设厅给她的答复是:建议非常好,是个从民生角度出发的好提案,但是集中供暖是个系统工程,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规划。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传统取暖方式的弊端和天气原因使得湖南供暖市场开始“升温”,但主要形式区别于北方集中供暖,是家庭采暖。
近来,一批供暖商涌进长沙市场,使得通过壁挂炉、地板等方式进行采暖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上的追求。但是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行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分散、市场乱、服务无标准等问题,而且消费对象集中在收入水平比较高的中产阶层,范围也仅限于高档生活小区。有的开发商通过地热系统覆盖楼盘供暖,以此作为房子销售的一个卖点。
魏春雨说,从气候特征来看,湖南有必要做集中供暖,但是“具体怎么做仍然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目前业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是“区域供暖”——即模块化空调,负责一栋建筑或者几百平方米面积的供暖,这种方式理论上来说投入不大,运营方便,但是也还没有付诸于实践。至于集中供暖,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实践起来要考虑到很多因素。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主任工程师唐伟认为,目前南方地区的供暖方式应该视个人家庭收入水平而定。南方大面积推广北方那种通过热力厂实现集中供暖的方式倒没有必要。本报记者侯琳良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