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5 06:47:00 作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提示
中国游客携带从境外购买的价值几千元的苹果iPad入境时,要缴纳1000元人民币的进口税,这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海关为何要对类似iPad这样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征收进口税?进口税税率是如何确定的?11月14日,记者采访了海关总署监管司负责人黄熠。
征税是否违反WTO规定?
计算机产品按货物算征17%增值税,按物品算则征20%进口税
黄熠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我国对进出境商品主要区分为货物、物品两大类,并适用不同的管理规定,包括税率、许可证件等。这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所谓货物,通俗地讲,就是通过贸易渠道进出境,用于加工、生产、销售等的商品。根据WTO规定,IT类产品要逐渐将关税降至零,这是针对“货物”而言的。
实际上,我国早在2005年就已经对计算机类产品实行零关税,进口只需要交纳17%的增值税。
而物品是个人自用的商品。目前中国海关实行的对部分物品征收进口税的管理制度,与世界海关组织推荐的做法一致,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相关规定。
黄熠强调,目前海关对进境个人应税物品征税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进口税税率表》(国务院2006年批准实施)。依据此表,进境旅客所带应税物品的进口税率是三税合一的税率,它包含了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据此规定,iPad的进口税率是20%。
5000元免税限值是不是太低?
我国居民携带进境物品免税额与欧美多数国家相当
有人认为,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54号公告,对居民旅客个人携带进境物品的免税限值确定为5000元,这项规定太过严格。对此,黄熠说,对居民旅客携带进境物品确定限值、对超出限值物品征税是各国普遍做法。
黄熠介绍,中国海关对居民旅客携带进境物品确定限值、对超出限值物品征税的做法是一贯的,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54号公告只是重申了这项管理制度,不是什么新规定。这些年,随着进出境旅客不断增加,这项规定才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据介绍,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看,多数国家确定的限值额度与我国相当,甚至低于我国——目前澳大利亚对进境个人物品的免税限值是900澳元,英国是390英镑,德国是430欧元,美国对进境居民旅客个人物品的免税限值是800美元,对非居民旅客的个人物品的免税限值是100美元,韩国对进境个人物品的免税限值是400美元。
黄熠说:“目前,我国对居民旅客携带的个人物品的免税限值为5000元,对非居民旅客拟留在境内的个人物品的免税限值为2000元。考虑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目前我国确定的个人物品免税限值额度与发达国家规定的免税限值水平基本相当。”
既然免税限值是5000元,那价值低于5000元的iPad为何要征税呢?黄熠解释,按照国家规定,包括电子类产品在内的20类产品不享受免税额,而iPad则属于电子类产品。
4000元买的iPad,为何按5000元纳税?
根据《完税价格表》规定,笔记本电脑适用的一般完税价格是5000元
有一些旅客反映,他们在香港买的iPad不到4000元,但入境的时候海关要按5000元征税。这是否合理?
黄熠说,目前海关总署对个人行邮物品的管理是以便利和简化为原则的。由于商品购买地点、购买时间、具体型号的不同,即使相同税号商品,实际成交价格也会出现差异。所以,海关完税价格略高或略低于实际价格,都是正常的。
黄熠介绍,海关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完税价格表》(简称《完税价格表》)中各税号商品的价格,主要是海关参考市场同类商品的价格区间,并综合考虑旅客携带物品的主要种类后确定的。
“目前,根据《完税价格表》规定,笔记本电脑适用的一般完税价格是5000元,这一价格兼顾了某些笔记本电脑价格略高于5000元,某些笔记本电脑价格略低于5000元的情况。”
黄熠说,以iPad为例,自上市以来价格在不断变化,且依据配置不同,价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海关将其归为笔记本电脑并适用一般5000元的完税价格,主要就是为方便旅客,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旅客的通关时效。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完税价格表》调整和发布频率。”黄熠表示,海关总署会定期对《完税价格表》中常见商品的价格进行调整,使其尽可能贴近实际情况。
目前,海关对旅客随身携带出境,并复带进境的个人物品并不征税。黄熠提醒,旅客出境时若随身携带高价值物品,一定要向海关填写申报单,避免回国入境时带来麻烦。他还解释,海关所说的限值是进境个人物品的免税限值,并非是旅客能否携带有关物品的价值限度,超过免税限值的物品在缴纳税款后,仍可携带进境。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