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新华社记者煤矿下井体验记:产一块煤实属不易

2010-11-15 17:38:00    作者:吕晓宇   来源:新华网  

  气温骤降,煤炭需求旺盛,山西省各大煤矿加紧生产。煤矿和矿工的生产状况怎么样?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如何?12日,记者到山西潞安集团的特大矿井常村煤矿进行了3小时的井下体验。

  产一块煤实属不易 矿山安全重在预防——新华社记者煤矿下井体验记

  新华网太原11月15日电 (记者吕晓宇)气温骤降,煤炭需求旺盛,山西省各大煤矿加紧生产。煤矿和矿工的生产状况怎么样?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如何?12日,记者到山西潞安集团的特大矿井常村煤矿进行了3小时的井下体验。

  矿工作业流程体验:产一块煤实属不易

  12日14时40分,记者进入常村煤矿的职工澡堂,从内到外更换了矿工服装,灰色的内衣、蓝色的工作服、白色的毛巾和手套、黑色的皮靴,然后到井口领取安全帽、自救器和矿灯。常村煤矿副矿长张国庆说,矿工升井后可以直接洗澡。尽管记者曾多次下井,但在张国庆讲解矿灯和自救器的使用方法后,通过贴满安全标语的井口通道,再通过安全监测仪、测酒仪,再乘坐矿井罐笼到达井下大巷时,仍感到有些紧张,毕竟已经到达地下400多米深的地方。当听到大巷内播放着曲名为“回家”的萨克斯音乐时,记者的精神才有些放松。

  张国庆告诉记者,目前煤矿全天24小时实行3班倒,每班作业8小时,工人一个月工作22天。“矿工从下井到换班升井要耗时约10个小时。常村煤矿的400米并不算深,我国一些老矿井深度达近千米,矿工到达工作面的时间也更长,工作强度更大。煤矿的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已经坚持了多年。我有时带班升井后,两腿累得就像灌了铅一样沉。”张国庆说。

  在巷道内,记者遇到了综采安装队工人李亚平。今年40岁的李亚平已经在常村煤矿干了13个年头。“井下累吗?”“每天得在井下呆几个小时?”记者一连问了几个问题。“当然累了,每天从下井到升井可能要9至10个小时。不过我还年轻,好好睡一觉就能缓过来。”满脸煤黑的李亚平笑起来牙齿特别白。

  记者先后乘坐“罐笼”、“大巷人车”以及“卡轨车”,中途两次行走约2公里才到达掘进工作面,整个行程近10公里。由于身着安全帽、矿灯和自救器,穿着皮靴,途中有的巷道宽,有的巷道窄,伴随着风机的呼啸声行走时,时而顺风、时而顶风,巷道上方布满了防止冒顶的“锚杆”,巷道两旁各种管道、线路有粗有细,光线明暗不均,伴随着满身渗出的汗,紧张感又不约而至。

  张国庆说,为了减轻矿工的劳动强度,煤矿为矿工新配备了“架空人车”,又称“猴车”。每个矿工可乘坐一辆“猴车”滑行到工作面,可减少约2公里的行程。煤矿还通过在巷道内放音乐、提高矿工的用餐标准改善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井下救生舱体验:矿工生命重于天

  “这就是常村煤矿的井下可移动救生舱装置。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矿工可以进入里面避险。”张国庆介绍说。摆放在北三采区的“可移动式救生舱”外形就像一个小型火车车厢,长约6.6米、宽约1.5米、高约1.8米。救生舱的门厚达20厘米,舱口安放着不锈钢马桶和空气净化装置,舱体两边的不锈钢座椅可容纳8人,座椅下的柜子储备着矿泉水、压缩饼干和医药箱。舱体内还有监测瓦斯、一氧化碳、硫化氢的探头和仪器,并能与地面进行通信联系。

  张国庆说,舱体有隔高温、隔水、隔有害气体、防爆的功能。空气净化装置与舱门连接,启动后可以在舱门中形成一个“气帘”,使有害有毒气体入不了舱,舱内的物品可供8个人维持96小时。目前,采区已经安装了8个可移动式救生舱,它们能随着采掘工作面的变动而移动。

  “永久避难硐室”与皮带巷相通。张国庆说,永久避难硐室是一座“放大型”的救生舱,它长39米、宽3.5米、高3米多,可以容纳80至100人。与可移动救生舱不同的是,永久避难硐室有钻孔与地面相通,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地面可以从钻孔内向避难硐室输送食品和物品。

  “这套系统是潞安集团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研发的。常村煤矿将在全矿井下建立7个避难硐室和62个可移动救生舱,覆盖井下500至700名矿工,一旦有紧急情况,矿工可以跑到就近的救生舱或避难硐室进行避险。”张国庆说,“系统从研发到投入潞安集团投入了巨资。能够提高矿工的安全保障水平,投入再多也值得!”

  安全管理体验:安全生产重在预防

  记者在采掘工作面看到,几米高的“煤墙”在割煤机钻头的旋转中层层下落,煤炭顺着皮带滚滚而出。在400米深的地下,在排除瓦斯、水患、冒顶塌方等灾害的情况后,数百人分工合作、24小时轮番作业,才能把一块块的煤炭运送、提升到地面,再由一列列火车装载外运。就是这样,煤炭最后才能化作千家万户的温暖,化成明亮的灯光。

  张国庆说,煤矿承载着经济的发展,也承担着安全生产的重压。常村煤矿是年产700万吨的大矿,井下每班作业人员达500至700人。矿井现场管理工程庞大、复杂,但必须细致入微,不能放过一丝一毫的隐患。他摸着安全帽顶左侧一个直径三厘米的圆形凸起仪器说,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建设井下避险“六大系统”的要求,常村煤矿矿工的安全帽上都安装了定位仪,矿工移动到哪里,地面的安全调度全能监控得到。这就是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蓝的是压风管,红的是消防管,黑的是排水管。巷道两边的线路包括瓦斯监测监控、电缆、通讯等线路。常村煤矿建立了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机制。其中把源头预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张国庆介绍说。

  为了提高灾害预防能力,常村煤矿实施了瓦斯抽采、建立了严格的瓦斯预警、预控机制,瓦斯的报警浓度由规程的规定值一律下调20%,瓦斯超限由原来的每年数百次降低到2009年的1次。煤矿对综采设备进行能力升级,增加了顶板事故的预防能力,同时在提升设备、员工培训方面都增加了投入。

  18时左右,记者升井后才感觉两腿发软、浑身出汗,饥饿让肚子“咕咕”作响。同行升井的矿工满脸是煤黑,只有眼睛和牙齿才露出白色,与他们相比记者仍算干净。3个多小时的井下体验使记者深感煤炭生产的艰难和复杂,同时又为煤矿安全生产设备的逐步健全和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而感到欣慰。

高娜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