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5 14:49:00 作者: 来源:科技日报
自然保护区如何立法升级?
目前,我国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500多个,超过国土面积的1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300多个。但近5年来,有3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请调整保护的核心区范围,缓冲区和实验区被调整,甚至被违法侵占、开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设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力、有效的方法,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存在多头管理、保护措施针对性不强、补偿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自然保护区条例》从1994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时过15年,其修改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自然保护区条例》该如何修改?自然保护区本身该如何更好地实现物种保护和经济利益的双赢?
第一现场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云南和四川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在这两省中有数量众多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目前,云南省丽江市拉市海自然保护区、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主导实施的“长江流域自然保护与洪水控制”项目指导下,对更好实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当地居民生活改善等进行了有益探索,并获得了较好的成效。近日,记者对这两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地采访。
拉市海高原湿地:候鸟的天堂
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以湿地鸟类以及赖以生存的湿地系统。站在拉市海湿地边,蓝宝石般的拉市海雪山倒影投影在水里,映衬着蓝天白云,波光粼粼,给人一种宁静安闲的感觉。
拉市海中有茨菇、菱角、芦苇等47种水生植物,其中海菜花是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拉市海还是鸟的天堂,由于保护得当,前来过冬的候鸟已从2.5万只发展到10多万只。在明媚的高原阳光下,众鸟腾空而起,从湖面急掠而过的美景极为壮观。这些鸟中,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濒危鸟类,如黑鹳、白头鹤、中华秋沙鸭和黑颈鹤等,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鸟类达120多种。
位于拉市海边的美泉村村民介绍说,以前,美泉村村民靠种地为生,前来过冬的候鸟经常吃掉农田庄稼而引发了多起人鸟冲突。据统计,仅一个冬季,候鸟就给拉市海乡的农户造成144万元损失。由于保护区经费有限,村民的损失得不到补偿。于是有些村民驱赶,甚至捕杀鸟类。
案例启示
发展生态旅游,解决人鸟冲突
2006年,“长江流域自然保护与洪水控制”项目正式启动,在项目指导下,拉市乡美泉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了社区发展和生态保护和谐统一。丽江市环保局局长李丽川告诉记者,目前,在美泉村,一个村民家庭,一个人带三匹马从事生态旅游,月收入可达2000元,足以养活一个家庭,而村民的农作物损失也可从生态旅游的收入中得到弥补。
而记者在美泉村看到,骑马到拉市海湿地观鸟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路线,并与徒步、划船等结合在一起,游玩项目丰富多彩。
李丽川说,当地群众已意识到保护鸟类和自身利益间的关系,在遇到游客伤害鸟类时,能主动制止并向执法部门举报。目前,来拉市海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出现逐年递增的情况,出现生态保护——环境改善——旅客增加——社区受益——加强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局面。
突破部门限制,打政策“组合拳”
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濒危动物及山地混合森林生态系统。在“长江流域自然保护与洪水控制”项目指导下,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对该保护区进行了功能评估、提供对策等。
四川宝兴县环保局局长程兴渝说,保护区的保护不能仅依靠保护区管理所的力量,还要结合国家退牧还草政策、水资源费、排污费等收缴分成、野生动物保护、关停整顿工矿企业等政策,如适度调整现有分成办法,提高留给地方的比例,扩大地方的使用权限,以此作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利益补偿方式等。
建立保护区居民补偿机制
长江流域自然保护与洪水控制项目中央项目办项目经理阿彦强调说,与其他国家的自然保护区不同,我国自然保护区在设置之前,已有人生活在其中,人的经济活动与动物活动构成了一些矛盾。除拉市海自然保护区外,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存在类似问题,如动物增加后,就会到农田里吃农作物,因此,人与动物的冲突成为自然保护区的普遍矛盾,如何构建社区共同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也成为保护区和项目探讨的重点。
目前,在拉市海自然保护区,已形成了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周边乡镇和社区(村)民众合作共管、湿地保护与社区民众经济收益共赢的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其他保护区也可以结合本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类似的探索。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