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广西6岁艾滋孤儿被媒体公开身份后无人敢领养

2010-11-30 14:47:00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广西柳州市城中区的一个村庄里,坑坑洼洼的土路尘土飞扬。岔路口的两块指路牌指引着方向,“小龙的家→请您轻轻的关爱,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活着》:广西6艾滋孤儿独自生活

  新华网南宁11月30日电 (“中国网事”记者张莺、王橙澄) 广西柳州市城中区的一个村庄里,坑坑洼洼的土路尘土飞扬。岔路口的两块指路牌指引着方向,“小龙的家→请您轻轻的关爱,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半个多月来,数百名柳州市民和各地网友来到这里,顺着路牌找到小龙的家。年仅6岁的孤儿小龙是个艾滋病毒携带者,已在此独自生活了3个多月。

  不久前,网络上转载了后,小龙迅速成为“网络红人”,他的不幸童年令人唏嘘,更引来大批网络爱心人士的关爱。然而,网络爱心能否将小龙带往一个合适的现实归宿?带着这个疑问,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探访了小龙。

  艾滋孤儿遭遇在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

  2004年,小龙出生了。但2008年、2010年,父母相继病逝,年仅6岁的小龙成了孤儿。由于小龙父亲生前与大家族的关系较为疏远,四个叔伯不愿收养小龙,奶奶也已84岁,只能时常上山“指导”一下他的生活。

  9月初,小龙被村委会送到柳州市儿童福利院。就在入院体检中,小龙被查出HIV检测呈阳性,是一名艾滋病毒携带者。为此,福利院无法收纳小龙,而村民们口口相传,很快都知道了小龙的情况。城中区政府推断其父母生前都是艾滋病人,而小龙则是母婴传播导致的艾滋病携带者。

  虽然亲人及村委会的人时常上山看望,但小龙终归是独自生活,形单影只。一条叫“老黑”的狗、一间灯光昏暗的小屋、一口锅台、一片奶奶帮种的菜地、6只自己养的鸡,几棵青菜伴着米饭,没有油和盐……

  11月5日,小龙的故事见报,腾讯“活着中国人的一天”纪实图片特刊转载后,网友评论达4.7万余条。此后几天,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向村里涌来。

  记者日前在小龙家看到,皮肤黝黑的小龙趴在床上睡着了,手上还有做饭烫伤的伤口。但小屋中堆满了物品,挂面、大米、鸡蛋、水果、小熊玩偶……截止记者采访时,小龙已收到爱心捐赠的奶制品26件、食用油20壶、面条约50斤、水果约100斤、电视机两台、洗衣机一台、童车3辆……

  11月29日记者了解到,由于天气渐冷,不少好心人为小龙送来棉衣等保暖物品,爱心QQ群集资出钱给房屋加固,细心的网友还为小屋更换电线,安装白炽灯。

  这几日,84岁的奶奶上山和小龙一起吃住,来往不断的网友和玩具,也让小龙展露出孩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快乐。

  网络爱心无补现实人情冷缺

  本应是熟人社会的牛车坪村,却忽视了对小龙的关怀。“一直以为是家人带他生活,看了报纸和网上登的才知道是他自己过。”包括部分村干部在内的不少村民告诉记者。

  而艾滋身份,令小龙面临一系列和其他孤儿不同的尴尬。首先是上学问题。牛车坪村的孩子都到村里的马鹿山小学上学,小龙在这里读了学前班。校长说,秋季学期开学后小龙来过学校,但年纪太小无人督促,几天后就没来了。

  其实,问题更多出在当地学生家长身上。“家长听说小龙感染艾滋病后都不同意他来马鹿山小学读书,有的甚至提出如果学校接收小龙,就让子女转学。”一位村民说,家长们认为小孩子不懂事,难免打打闹闹受伤流血,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小龙传染,抵触情绪较大。

  大人的说辞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态度。一群孩子放学后追逐着记者的摄像机来到小龙家,和他踢起球来。12岁的彭小游(化名)还特意从家带了十来个小橘子送给小龙吃。

  但记者连续询问4名小学生,他们的回答基本一致:可以和小龙一起玩,但不会一起吃东西,更不会有亲密接触。这成了小龙在当地入学的重大障碍。

  其次,小龙面临收养难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表示,广西目前没有能够收纳艾滋病或艾滋病毒携带者的儿童福利院,建议暂由其亲属负责照顾。但四个叔伯出于对艾滋的恐慌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一个担起监护职责。而奶奶年事已高,力不从心。

  事实上,体检前,当地已有一对夫妇愿意领养小龙,得知其艾滋身份后又放弃了领养。

  柳州城中区副区长吕飞飞说,9月初他们已组织医生随访,为小龙办理低保,发放冬令救济物资,并决定报销其医疗费用。

  柳州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科长刘金纪介绍,小龙的病情目前不需服药,只需定期检查。根据相关规定,“对艾滋病患者的一切个人资料都需严格保密”,城中区对小龙病情知晓部门提出保密要求,同时寻找合适的收治单位。

  网民呼吁政府多一份现实关爱

  媒体报道和网络传播让地方党委、政府感到了压力。柳州市宣传部门有关官员称,小龙固然需要关爱,但为了他的健康成长,更需要保护其隐私,媒体不应公开其艾滋身份,而应给政府部门的正常救助留一个空间。

  记者采访了解到,小龙的童年令人心寒,当地有关部门也并非如网友质疑的“缺位”,只是政府“不到位”的现实关爱激发了网络同情泛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网络爱心接力,试图给予小龙生活的力量。面对众多网友的关爱,城中区副区长吕飞飞表示将秉持全面帮扶救助的原则,根据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和健康成长的目标,严格依法行政,尽可能委托更专业化的机构安置小龙,给他一个宽松平和的成长、治疗环境。

  广西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周可达认为,政府仅提供物质帮助是不够的,小龙更需要精神支持和照顾。他说,随着社会转型发展,今后一些极端的弱势个例可能还会出现,网络关注和同情也将持续,这是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政府应多一份更具体的现实关爱,杜绝孩子“拿着低保独自生活”的现象。

王晓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