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中药材价格疯涨部分涨幅超300% 患者称吃不起

2010-12-01 06:53:00    作者:朱瑞娟   来源:京华时报  

继绿豆、大蒜等农产品之后,金银花、枸杞、太子参、三七、冬虫夏草等中药材又掀起了一轮疯狂的涨价热潮。胡海还指出,价格出现上调的中成药多是一些应季产品,如双黄连口服液、感冒清热颗粒、金嗓子等。

图/华盖创意

  继绿豆、大蒜等农产品之后,金银花、枸杞、太子参、三七、冬虫夏草等中药材又掀起了一轮疯狂的涨价热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价格比较,10月份全国中药材升价的品种仍占总量的86%,其中大部分产品涨幅在51%-100%。在成本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只有部分中成药价格出现了上涨。

  中药饮片价格疯涨

  “原先一服药只要花几十块钱,现在却要上百块”,11月25日,在健有康呼吸诊所酒仙桥店的中药房柜台,正在抓药的张女士大呼“快要吃不起中药了”。

  有这种感受的不只是张女士。11月24日至26日,记者走访了健有康大药房酒仙桥店、嘉事堂药店酒仙桥店、北京同仁堂药店昌平金五星店、北京同仁堂药店望京店、金象大药房望京店、国大药房南湖南路店等多家京城药店的中药饮片柜台,听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涨”。

  采访中,店内工作人员及前来购药的顾客多向记者反映现在购药成本大大增加了。健有康呼吸诊所酒仙桥店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金银花的价格目前已涨至5.5元/10g。一些药店甚至已经停售价格疯涨的部分中药,如太子参等。

  不仅在药店,就连医院的中药材也受到了涨价风的影响。11月26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药剂师徐明介绍,医院的中药材价格也在一路上涨,其中如金银花等中草药的价格涨了5-10倍。北京市中医医院、望京医院等多家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也表示,医院的中药材价格随着市场的价格在一路疯涨。

  11月26日,记者从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得知,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市场众多中药材品种价格上涨,其中涨幅在51%-100%的药材品种数量占绝对的优势,占28%;涨幅在21%-50%和涨幅在101%-180%的药材品种占22%;涨幅在5%-20%的药材品种占17%;涨幅在181%-300%的药材品种占6%;涨幅超过300%的品种数量占2%。其中,位列上升价格榜首的冬虫夏草,其次是水蛭、松贝母、青贝、阿胶、西洋参、太子参、三七、牛黄等。

  应季中成药价格微升

  相较于中药材原料价格的一路疯涨,中成药市场则显得较为平静。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只有部分应季中成药价格悄然提高,但比起中药材上涨的幅度,显然是小巫见大巫。

  11月25日,记者走访金象大药房望京店的店员即表示:“店内所售的中成药基本上都没怎么涨价,不过含牛黄、片仔癀成分的中成药价格明显上涨了。”

  一些医药界专业人士的说法印证了这一说法。11月26日,在好得快、利君堂等多家连锁药店担任过职业经理人的华霖堂大药房总经理胡海介绍,目前药店从医药流通企业那里拿到的部分中成药出厂价的确出现了上升,但总的来说,上调的幅度并不高,多在2%-3%之间,高一些的也不过5%-10%,和中药材涨价的幅度相比,要小得多。

  胡海还指出,价格出现上调的中成药多是一些应季产品,如双黄连口服液、感冒清热颗粒、金嗓子等。

  药企腹背受敌慎言提价

  原料药材价格一路疯涨,中成药却涨幅不大,主要原因是众药企迫于种种压力不敢随意提价除了国家药品降价令频发、降价已成主旋律外,在竞争激烈的中药市场,涨价要冒痛失市场的风险也是众多企业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对于中药材原料价格的总体上扬,众中药企业多表示感受到了成本压力。11月25日,广药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中药材价格总体上扬,使得中药企业备受压力,特别是明年的市场,中药企业成本压力应该说都会较大,而集团旗下的像复方丹参片原料三七、健胃消食片原料太子参等受到些影响,还有白糖等辅料价格的上涨也是成本压力的重要部分。

  11月26日,神威药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年以来,神威药业采购中药材均价比2009年同期大幅上涨,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其中85%以上的中药材品种价格大幅上涨,如清开灵注射液、清开灵软胶囊、板蓝根颗粒等产品的主要原料板蓝根价格翻了一番,前胡价格也上涨100%以上,金银花、半夏、苦杏仁、川芎、黄芪、麦冬、苍术、红参、水牛角等主要药材价格均有大幅度上涨。此外,以岭药业等中药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企业感受到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不过,尽管众药企纷纷表示成本压力巨大,却对于产品是否提价的问题显得相当谨慎。神威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神威主要品种都是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或者医保目录品种,其价格受国家限制,不能随意上涨。

  说到应对中药材涨价风,众药企皆表示将通过自建中药材原产地建立种养殖基地来化解压力。目前,广药集团先后在广东、安徽、河南、江苏、内蒙古、四川等中药材主产地按GAP标准建立了16个规范化、产业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2010年,广药集团白云山和黄中药又先后在云南文山和黑龙江大庆两地新建立了一万亩三七GAP基地和5万亩板蓝根GAP基地。神威药业和以岭药业近年来也在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本报记者 朱瑞娟 实习记者 曲增萍 李锐

   

马震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