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8 15:03:00 作者: 来源:北京日报
8年前曾提“新楼兰工程”
夏训诚是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曾30多次深入罗布泊地区考察。11月27日,夏训诚应邀到成都做“罗布泊新发现”科普报告,他在报告中讲到了“新楼兰计划”,即引水到塔里木河下游的台特玛湖,为当地生态恢复提供水源。台特玛湖(见右图红圈处)地处罗布泊西部,曾是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的尾闾湖,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于上个世纪70年代干涸。此后,一些不了解背景情况的当地媒体作了题为“新楼兰计划要在罗布泊旁再造一个淡水湖”的报道。一时舆论哗然,国内媒体纷纷致电新疆生地所或夏训诚本人了解情况。
夏训诚告诉笔者,国家十几年前曾有计划,准备治理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让塔里木河的下游地区能够有一定的水量,使罗布泊地区的生态恢复过来。
2002年9月,中科院院士张新时任组长、夏训诚任副组长的专家组,曾赴罗布泊及塔里木河下游考察。之后,考察组提出了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生态重建工程设想——“新楼兰工程”,并提出以若羌、且末县为基础,设立中心城市——新楼兰市的构想,以此带动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区域的发展。
然而,由于该工程还只是个框架方案,并未涉及到具体工程及其所需经费等方面的科学核算,缺乏操作性,该工程未获批准。
此后更深入的研究也表明该设想不可行,“上中游的农场、牧场已经把水用得差不多了。如果再过量放水下去,上中游地区又要荒芜了。”而且,上中游地区的绿洲生产效益要比下游高得多。因此,“靠塔里木河干流引水拯救下游生态有较大风险。”
自2002年以来,夏训诚组织实施了5次较大规模的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对该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和资源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结合数次考察结果,他们更发现,“罗布泊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蒸发能力却超过4800毫米以上,因此,罗布泊不可能、也无必要恢复它原有的水乡泽国面貌。”
新计划重点在开发矿产旅游资源
今年10月至11月,夏训诚带领科考队在罗布泊地区又开展了一次综合考察,取得了一些新认识,他考虑将“新楼兰工程”改名为“新楼兰计划”。
“新楼兰计划的目标并不是要在罗布泊旁再造一个淡水湖,再造一个楼兰,而是借助塔里木河下游和罗布泊的生态重建,对罗布泊地区丰富的矿产、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进行开发,恢复罗布泊在现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此前媒体报道不尽准确。”夏训诚说。
他表示,仅仅依靠塔里木河干流向下游输水,难以满足生态重建的需要,“必须考虑包括车尔臣河流域综合治理,若羌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开都河-孔雀河流域调水,以及地下水资源利用等多途径调配措施。”他建议借鉴国外管道输水经验,建立高标准、高效率与高技术的现代化管道输水网络系统,使台特玛湖保持一定的水域面积,保障“绿色走廊”主动脉功能,实施定时、定量、定养料配比的自动化灌溉。
他谈到,此前媒体报道的在罗布泊旁再造一个淡水湖,实际上是通过输水和其他综合治理措施,在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的尾闾台特玛湖,形成数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固定水面,以维持或部分恢复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生态。
他还建议,在英苏、阿拉干、考干、罗布庄、台特玛湖等地建立一批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治理基地和林草良种繁育基地,以点带面,贯通全线,成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治理的前沿阵地,以此培育今后新农牧业绿洲和生态城镇的雏形。
2002年7月,罗布泊镇在罗布泊腹地设立。根据该镇未来规划,罗布泊将以钾盐矿为产业龙头,陆续开发储量同样惊人的金、铜、锰等矿产,构建一个大型的工业园区。到2030年,罗布泊镇常住人口将达到15000人。
罗布泊荒漠中有著名的楼兰、小河、米兰等“丝绸之路”众多遗迹,还有形态各异、气势恢宏的雅丹地貌,因此,有开展探险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以前在罗布泊考察都是住帐篷,现在那里的钾盐基地已经建起了高层宾馆。预计5至10年以后,这里会有更大的改变。随着水、电、暖、通信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将会看到一个现代化的罗布泊。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楼兰文明的复兴。”
夏训诚希望,该计划能够成为塔里木河治理工程的后续项目,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的生态重建。
“新楼兰”引来多方质疑
上周,夏训诚的“新楼兰计划”经媒体报道后,也引来不少质疑声。
广东网民“然玉”说,从上游引水,必然影响下游用水。重新分配水资源,不仅涉及抽象的公平问题,更关乎居民、产业的切身利益。事关重大、牵涉多方。
媒体评论员郭钦则撰文指出:许多人将这个 “新楼兰计划”和此前的“引渤入疆”联系起来,认为专家野心勃勃的计划,是有违自然和历史的冲动之举, 更有违科学工作者理性务实的工作态度。“这些构想中所折射出的对生态改造急功近利的想法,还有重大工程背后好大喜功的影子,令人担忧。”“罗布泊(湖水)已经消失了,如果只是为了恢复一个曾经辉煌的文明,以证明我们的科学实力,而再度对塔里木河两岸业已形成的生态文明造成破坏,那实在是得不偿失。”
新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水利专家表示,“在多年考察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科学家就此提出个人建议或计划,无可厚非。”但他认为,罗布泊的气候环境问题有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这个主导因素,“在生态本已十分脆弱的罗布泊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必须慎之又慎。”
笔者致电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新闻发言人胡文康,他称该所目前还未对“新楼兰计划”进行起草。有关部门对此也未作表态。
夏训诚本人则表示,“新楼兰计划”目前仍在构想当中,具体内容还需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补充和完善。
链接
76年前瑞典学者曾构想引水到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孕育过灿烂的楼兰文明,并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因气候环境剧烈变化等原因,楼兰古国消亡。
让古楼兰复兴,并非只是当代中国科学家的梦想。76年前的1934年,瑞典学者斯文·赫定率领中瑞西北考察团赴罗布泊考察后,在他主持的《中瑞科学考察报告》中,曾有过这样的设想——
“去罗布泊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出现了光辉的前景,在原计划中,我就曾向南京政府提过塔里木河及孔雀河的利用问题。引水入罗布泊沙漠,使2000年前的古楼兰城附近的村庄复活,把那里的冲积平原变成良田和花园。
他还写道,“在我给南京政府的备忘录中涉及到的另一个强烈吸引我的问题是:让汽车公路经过楼兰,使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复苏,建立起中国内地与喀什噶尔之间的交通运输和纤细纽带。”
斯文·赫定也认为,“罗布泊问题是个地理学、水文学和历史学的综合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非一朝一夕。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