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研究称现存《十三经注疏》中《尚书》系伪本

2011-01-05 18:45:00    作者:马海燕   来源:中新社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首批研究成果5日发布。相关研究证明现存《十三经注疏》中《尚书》系伪本,为纷扰多年的《尚书》真伪之争提供了有力佐证。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确定 现存《十三经注疏》中《尚书》系伪本

  中新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 马海燕)《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首批研究成果5日发布。相关研究证明现存《十三经注疏》中《尚书》系伪本,为纷扰多年的《尚书》真伪之争提供了有力佐证。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一批流散境外的战国竹简约2500枚,其内容多为经、史一类的典籍,在已出土的先秦竹简中大多前所未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本次面世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刊印有竹简正反面原色、原尺寸的照片以及放大2倍的文字照片,以及释文、注释和文字编等。

  全书共包括《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等九篇文献,前八篇都属于《尚书》或类似《尚书》的文献。传说孔子选编的《尚书》有百篇之多,但经秦代焚书,大多失传。汉初济南伏生只传28篇,称《今文尚书》。汉景帝末曲阜孔壁发现《古文尚书》,比伏生所传多了16篇,后又佚失。清华简是自汉末以来首次发现类似《尚书》的典籍。

  现存《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里有据说是出自孔壁的《古文尚书》,经过宋代以来许多学者研究,认定是后人伪本,但仍有争议。清华简中真古文《尚书》的出现,有助于解决这方面的纠纷。把清华简《尹诰》与传世的《古文尚书·咸有一德》相比较,可以判断后者系后人伪作。这对于中国学术史的研究影响深远。

  此外, 清华简中最长的《楚居》简长度将近半米,记述楚人的居处迁徙,可以证明《史记·楚世家》所记大部分正确无误,但也有多处不合,为楚国的历史地理研究及文物考古工作提供了大量线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表示,此次收入的九篇竹简,都是以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字书写,其中《金縢》、《皇门》、《祭公》等有传世本可相对照,对于推进楚文字研究亦有很大便利。(完)

马震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