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北京各小学将推广《弟子规新解》 未对原文删节

2011-01-10 06:48:00    作者:贾晓燕   来源:北京日报  

昨天,记者从教育部门获悉:本市第一本国学地方教材《〈弟子规〉新解》已通过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目前正在东城区19所小学试点,今年9月新学年到来之际有望在全市小学推广。

  昨天,记者从教育部门获悉:本市第一本国学地方教材《〈弟子规〉新解》已通过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目前正在东城区19所小学试点,今年9月新学年到来之际有望在全市小学推广。

  适用于三年级小学生

  据了解,《〈弟子规〉新解》共有8课、18节。其中,第一课“总叙”和第七课“亲仁”各一节。每课每节的题目都用原文表示,如第二课“入则孝”其中第一节的题目是:父母呼应勿缓。

  “用原文作题目,不仅便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更主要的是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教材编委会负责人北京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学会副会长鲁天龙介绍。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审美水平,这套教材主要供小学三年级学生使用,课程在一年之内学完。

  目前,这套教材已在史家小学、府学小学、安外三条小学、黑芝麻小学、校尉小学、特教学校、曙光小学、景山学校小学部、东四七条小学、方家胡同小学、遂安伯小学、汇文一小、忠实里小学、崇文回民小学、宝华里小学、前门小学、金台小学、天坛南里小学和天坛东里小学共19所小学进行试点。

  教材未删节原文

  《弟子规》共有1080个字,讲了108个规矩。记者发现,《〈弟子规〉新解》并未对原文内容进行删节,而是在其中渗入了现代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用鲁天龙的话说:“希望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学习,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道德规范。”

  除原文、译文外,《〈弟子规〉新解》中增加了明理、链接、导行和活动平台四个板块的新内容。例如,《亲有疾药先尝》一节中,除直接解释原文含义外,教材还教学生如何从现代人的角度去理解。文中这样写道:“从子女有了生命那天起,父母就对子女百般呵护,衣、食、住、行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当父母有病时,子女亲切问候,细心照顾,这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而不是强调“给父母喂药前要自己先尝冷热”。在链接板块,教材用毛主席参加张思德追悼会的故事提示学生学会用适当方式怀念已故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导行和活动平台两个板块中,教材也以原文为基础,引导学生将领会的内容延伸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妈妈病了,我能为她做点什么”等。

  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为《〈弟子规〉新解》做序时评价:“进行新的解读无疑是必要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对传统教育资源注入现代精神,使其在新的时代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从未考虑选取《三字经》

  针对近来山东等地教育主管部门下文禁止全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神童诗》一事,《〈弟子规〉新解》编委会的另一位负责人东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东城区老教师协会会长侯守峰表示,之所以选取《弟子规》,是因为里面的内容符合当今道德规范,而《三字经》因为封建色彩较浓不适合进入课堂,所以从未考虑过。

  侯守峰解释,《弟子规》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牢牢扎根于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它所列的行为准则,尽管存有自身产生的时代局限,但总体上,依然符合当今的道德价值取向。作为一本启蒙教材它又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不但从父母、子女、长辈、他人等规范了人际关系的应作应为,也从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和规定。作为一本教育对象是青少年的启蒙教材,它十分重视从幼年入手,从基础入手,从人生最基本的关系入手,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入手进行教育。此外,《弟子规》还具备很清晰的层次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基于这四个特点,《弟子规》成为我们编写国学地方教材的首选。”

  应根据学生年龄选择内容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王晋堂分析,《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启蒙读物之所以流传这么多年,一方面是因为能教孩子认字,另一方面是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此外,这些书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容易受到孩子喜爱。

  对于一些地方下文禁止全文诵读国学经典的做法,王晋堂并不赞同:“谁都没有这个权力,而且也没这个必要。”他认为,原来的东西就应该保持原样,精华也好,糟粕也罢,讲授的时候可以对其进行点评。“而且,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有时代眼光,他们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删节的做法不可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高鸿源认为,从教育规律来说,国学经典可以分阶段学习。传统文化中有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年龄小的孩子识别能力低,像《弟子规》《三字经》这样的东西没必要全文背诵。一般来说,初中以上的学生才具备批判能力。所以,初中之前的国学教材可以适当删节,到初中以后,学校再拿出完整的内容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贾晓燕

  社会反响

  家长教师褒贬不一

  对于幼儿园娃娃以及中小学生热学国学,家长和教师看法不同,褒贬不一。

  五年级学生家长袁先生表示,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该学习。特别是里面有很多礼仪方面的内容,对孩子尤其有益。“我儿子自从学了《弟子规》后,在尊重父母方面改变特别明显。”

  身为家长、同时也是教师的陈先生则认为:“学不学国学无所谓。”在他看来,幼儿园娃娃和小学生最没必要学国学,“因为孩子年龄太小,无法领会其中的真正含义,即使学也只是对锻炼记忆力和口齿有好处。真正懂得内涵至少得到上初中以后。”这位多年从事德育教育的老师说,学习《弟子规》等只是德育教育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传统美德,不应拘泥于此。

  记者调查

  三岁娃娃热学《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妮妮妈妈惊讶地发现:自己3岁的女儿刚上了几个月幼儿园,已经能熟练背诵《弟子规》中的内容了。

  妮妮妈妈说,《弟子规》是女儿幼儿园中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每隔一段时间,班里就会举行背《弟子规》比赛。为此,家长隔三岔五就会接到老师发来的督促孩子背诵的手机短信。“开家长会的时候,背得好的孩子会受到老师表扬,家长们也都以此为荣。”

  据了解,这所幼儿园所在区已在中小学开展了国学学习。很多孩子因为在幼儿园学过《弟子规》,相比其他没学过的孩子轻松得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3岁娃娃热学国学并非少数。虽然没有统一教材,但开设国学课已成为一些幼儿园的特色,特别是一些民办园和早教、亲子机构,也以此作为吸引生源的招牌。

  事实上,国学进入中小学课堂更为普遍。师资力量强的学校会研发校本课程,每个年级的孩子每周都要上国学课。

  从2008年9月起至今,丰台区已投资200万元购买国学经典读本和开发地方国学经典读本,这些课本在小学各年级中循环使用。国学诵读结合语文、思想品德等课程进行讲授,该区6万余名小学生按不同年级分别诵读《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等国学经典作品,每周不少于一个课时。

  一师附小也在课外阅读中加入了国学内容,除了蒙学诗歌外,还包括论语、大学、中庸、诸子、史记中的故事。

  为提高学生古文素养,促进其对本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四中在初中部开设了国学课。初一年级要学习《弟子规》与《论语》,初二年级增开《大学》。

  不过,由于课业负担较重的缘故,大部分中学只是在语文课本的古文中涉及国学内容。

  新闻回放

  2010年12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严禁该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他们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

  此后,一些省市也纷纷效仿此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选编教材之举。

  湖北省一些学校给学生推荐的是删节过的“洁本”国学内容。例如,《劝学诗》中删掉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广为流传的名句;《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也因有宣扬“环境决定一切”之意而被删除。认为应当教育孩子们的是,在现代社会里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此举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有人为叫停全文背诵《三字经》叫好,也有人骂这样毁掉了经典的完整性。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就明确表示“对删书持反对意见”:“背诵国学典籍,最好加以适当的批评性解释”。

马震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