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3 06:47:00 我要评论
来源: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6月13日电 (财经频道 杨威) 中国铁道部日前宣布,京沪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新闻发布会将于今日举行。从2008年4月开始动工,历经三年多的京沪高铁即将正式投入运营。中新网财经频道综合此间媒体报道分析,运行安全性、票价以及沿线环境安全问题,或将成为本次发布会上铁道部负责人重点回应的话题。
京沪高铁是中国国家战略性重点工程,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七省市,全长1318公里,是中国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6月9日,铁道部网站发布通知,将于6月13日举办京沪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新闻发布会。据悉,京沪高铁7月1日之前将正式开通运营。6月中下旬将开始对外售票。
此前,国内30名工程界院士、专家,日前对即将开通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进行了检查评估。专家组总体认为,京沪高铁在工程建设、高速列车、运行控制、节能环保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技术创新,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完全具备投入运营条件。
路基百年内沉降不得超5毫米 高铁运行安全受关注
今年5月份,在京沪高铁试运行期间,有媒体称“列车以400公里的时速运行时,放在桌面上的鸡蛋不滚动,350公里时直立的香烟不倒”,足以显示京沪高铁运行的稳定性。不过,最让民众关心的,或者还是高度列车行驶中的安全性问题。
据《京华时报》报道,从最初的五年工期到实际两年7个月完成铺轨,京沪高铁建设可谓“神速”。不过,按照时速380公里的设计要求,京沪高铁线路建成百年内,沉降要控制在5毫米以内,而国外高铁建设工期差不多要10年,路基自然沉降至少要两三年。如果超出这个限度,轻者会舒适度降低,重者可能会出现列车脱轨等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对此,京沪高铁建设方回应,京沪高铁80%的线路是以桥代路,用很深的、坚固的桥墩来规避可能的沉降。此外,通过加载预压“压实”路段、调垫板等预防沉降的方案确保安全性。
此外,京沪高铁线路两侧都已封闭,可防止牲畜跑入,也可以防止与轿车等相撞如何防止异物坠入。在防空中坠物方面,京沪高铁全线建立了视频监测系统。在立交桥等重点部位,都建立了视频、红外等监测设施。一旦发现有异物,铁路工作人员会立即清理,并将信息通报临近的列车。此外,高铁与周边物体还有一定的隔离距离,可防止人们往轨道内扔异物。
此前据媒体报道称,在5月份宣布进入为期一个月的运行试验阶段前,就有多名铁路部门工作人员证实,京沪高铁早已开始试运行数月。
两种速度等级淡旺季浮动 京沪高铁票价期待更“亲民”
据悉,将于7月1日前正式运营的京沪高铁,将实行250公里/小时和300公里/小时两个速度等级混合开行的模式,实行两种票价,将通过拆除豪华座椅、降低运营时速的方式试图更加平民化,让普通消费者能够承受。尽管目前票价还未公布,不过有媒体此前估计,众多版本中全程从500元到900元都有,按已通车的和京沪高铁时速相当的线路票价来看,京沪高铁全程二等座理论上票价在600元左右。
同时,全国铁路也同时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后的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列车实行票价浮动,即将开行的京沪高铁也将实行票价浮动,即根据淡旺季(如每年春运属旺季)在基准价的基础上,按照发改委规定的一定比例调整。
对于票价问题,铁道部部长盛光祖日前表示,要以最大限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为目标,制定建设规划、组织列车开行、提供乘车便利条件和推出适中票价,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多种层次的客货运输需求和对票价的承受能力。
高铁沿线安全环境存九大问题突出
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发布会之前,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9日曾列举了京沪高铁沿线安全环境存九大突出问题,料也将会在此次发布会上做出相关回应。
胡亚东称,这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高铁沿线安全保护区范围内存在大量非法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及生产、经营场所。
二是高铁线路两侧200米范围内,还存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生产、经营场所。
三是高铁线路两侧1000米范围内,还存在采矿、采石及爆破作业场所。
四是部分上跨高铁的道路桥梁限速、限重等标志不齐,机动车辆超重、超速、超限行驶严重,存在坠落高铁线路的危险。
五是高铁部分地段存在挖砂取土、打井取水现象,损坏线路基础,造成铁路路基、桥墩沉降,危及桥梁安全。
六是跨越、穿越高铁线路、站场或在邻近高铁线路施工不与铁路运输企业协商、不遵守铁路施工安全规范,危及高铁运输安全。
七是损毁、移动高铁线路两侧防护围墙、栅栏,拆盗、割盗铁路行车设施设备,机动车辆超重、超限、超速通行下穿铁路道路桥涵、公铁并行路段等,影响高铁运营安全。
八是部分上跨高铁的道路桥梁和公铁并行路段的防护桩等,还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移交地方道路管理部门管理,无法落实养护、维修、管理责任。
九是高铁线路安全保护区尚未由地方政府依法划定,安全保护区标桩还不能埋设。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