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9 05:55:00 我要评论
张晓霞 陈秋均 来源: 中新网7月27日清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周边雷电交加、暴雨如注,就在两次雷电间隙,“长征三号甲”点火腾空,宛如一条火龙在暴雨雷电中直刺苍穹,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中新网西昌7月28日电 (张晓霞 陈秋均)7月27日清晨,四川大凉山峡谷里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北京时间5时44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点火腾空,雷雨交加中,将中国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空。至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去年以来连续12次的高密度卫星发射任务获得成功。
从零开始、形成多星多箭并行测试发射能力
7月中旬,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某氮氧站运控操作室:
“刘永春注意:空分塔内管道、容器出现破损,大量液氧漏入珠光砂内,塔内压力急剧波动,冷箱外壁出现大量结霜。此时如何处置程序?”
“报告:立即下达口令停止制氮制氧系统运行,将塔内液体缓慢泄尽,切断系统总电源,岗位人员迅速撤离厂房”……
据了解,自高密度发射任务常态化以来,该站任务重,时间紧,为提高人员分析判断险情的能力,他们采取桌面推演训练,把推演运用于任务应急演练中,自行设计《抢险应急演练桌面推演规则》,制作相应预案,使参训人员足不出户即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桌面之上。
桌面推演训练开展以来,该氮氧站险情观念进一步增强,紧急行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空分岗位技术员刘永春称,以往觉得“推演技术”高深莫测,而现在的“桌面推演”却让人人都是诸葛亮。
“紧急时刻显身手”不仅靠勇气,更靠时刻保持清醒、从零开始的强烈忧患感、使命感。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系统及时开展风险分析,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加以防范,对已出现的问题,正确认识并加以解决,把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为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规章制度完善的过程。
该中心主任李尚福、党委书记孙保卫介绍说,1997年以来,该中心航天发射已获得43次连续成功。当前,任务准备时间由以往的60天缩短为15天,并已形成多星多箭并行测试发射能力,年发射能力达到10次以上;建成以指挥、控制、通信等为核心的IP专网;2010年通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实现向建设绿色生态环保发射场的跨越。
克服疲劳、经常遭遇“典型性”高密度任务
2011年6月21日凌晨,“中星10号”卫星发射圆满成功。
在社会各界庆祝任务圆满成功的祝福声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试人员来不及稍做休整,又领受更加艰巨的任务——
紧急投入“天链一号02星”任务准备,在火箭转场前完成射后恢复和状态转换,以前这个时间至少有一星期,而这一次只有四天时间。
2011年7月11日23点41分,“天链一号02”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7月12日凌晨4:00,风尘未洗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站科技人员披星戴月,又立即转入下一颗卫星发射任务准备……
三星两箭同时测试、两个发射工位并行工作,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经常遭遇的“典型性”高密度任务状态。
张小军是此次任务的发控台操作手,就是大家所说的“金手指”,按下发射点火按钮的那个人。
7月11日中心发射的“天链一号02星”也是在张小军“手”中顺利飞天的。连续担任多发任务的发控台操作手,可以用连轴转来形容他的工作。发射测试交叉并行,两颗卫星、两枚火箭同时测试,张小军经常要在两次任务的状态中转换操作。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像张小军这样的科技人员还有很多,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有时一个月也休息不了一天。
长时间、高强度的连续作战,使全站科技人员面临许许多多的实际困难;无数个双休日变成工作日,宝贵的黄金周变成工作周。即使这样,没有一人叫苦叫累,为了中国航天事业,任务大家还是争着往前冲。
主动作为、海南发射场数十项目建设同时开工
当前,海南航天发射场建设几十个项目也正同时开工建设。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航天人,正下大力提升航天综合发射能力。
一是从强化组织试验任务制度建设入手,在科学总结历次试验发射任务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定期开展模拟演练,大大提升科技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是先后对发射场进行200余项技术更新改造,老设备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可靠性和新设备人机结合水平,实现任务中设备设施“零故障”的目标。
三是强化任务风险分析,认真识别部分参试人员存在思想波动、思想麻痹等风险因素,制订质量保证大纲,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风险,做到风险早识别、措施早制定、隐患早排除。
四是严格产品质量放行标准,对任务准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论是何种性质、出现在哪个阶段,都要按程序进行严格的质量评审,杜绝一切事故和隐患。
五是全面组织数据分析,“天链一号02星”任务刚一结束,中心立即组织开展事后数据分析,深入进行故障讨论,并积极与协作单位交流,不断提高中心执行任务的能力和水平。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表示,他们还紧紧围绕高密度任务需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目前,该中心已经建成一支“指挥熟练、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系统指挥员和重要岗位操作手队伍,为圆满完成后续试验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