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水电毛利堪比煤老板 江河干枯生态破坏无人埋单

2011-08-04 14:37:00     作者:    来源: 央视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引水式电站;水电开发;水利改革;河流防洪;生态水;生态破坏;水电行业
[提要] 昨天《经济半小时》播出了舟曲为了增加地方财政,允许许多无证水电站上马的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许多观众和网友反映,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他们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力度,对这些无证水电站进行治理整顿。先来回顾一下昨天的报道。

  记者发现,在上游清澈见底的白龙江,到达甘肃迭部、舟曲之后,已经变成了浑浊的黄色。白龙江上游两岸遮天蔽日,覆盖着原始森林,到这里成了光秃秃的山,沿途滑坡地带和路边高悬的大石头,似乎一触即下,让过往的车辆行人不敢做任何停留。

  村民们说,泥石流阻断公路、砸坏过路车、甚至冲走田地,在这里都是很平常的事。不过,在老人们的印象中,以前的舟曲很少有泥石流的。

  张家诚老人告诉记者,以前泥石流是很少的,前面都是原始森林,都有很粗的树,现在都没有了。这跟现在建的这个坝子有很大关系。如果有很多树的话,就不会发生这么大的泥石流。

  老人说的坝子是指附近的几座水电站。张家诚说,如今爆发泥石流的这几座荒山,曾经是连片的原始森林,大树盈抱,遮天蔽日,但从上世纪80年代起,当地伐木伐的厉害,山上的原始森

  林都被砍光了,后来封山育林后,植被恢复了些,不过这几年,新建的水电站,把恢复的植被又破坏了。

  村民们说,建电站的坏处就是严重破坏了森林,但是不砍森林的话怎么修建?不砍的话管子就拉不过去。

  采访中,张家诚老人告诉记者,封山育林的这些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种树,但是以前布满原始森林的这些山,现在种树却很难成活。

  村民们说,以前土质好,种树可以成活,但是现在种树没有水,所以种的树不能成活。记者觉得疑惑,按理说这个地方守着江,是个不缺水的地方,为什么树还种不活?村民们告诉记者,别的沟都有水,但是这沟再大也没有一点水。

  山还是那座山,为什么当初布满原始森林的山,现在树却很难成活了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部长顾问王浩告诉记者,因为白龙江这一带土壤都很薄,原来有植被保护着土壤,现在把这些植被砍掉以后,再下雨土壤就流失了,也就是所谓的水土流失。再种树,有限的土壤都流失了,再往上种就很不容易恢复了。

  年近八旬的老地质学家孙文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曾经在白龙江流域生活过,在他的印象中,现在这个泥石流多发,荒坡遍野的地方,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鱼儿成群的江南水乡。

  孙文鹏告诉记者,以前一下暴雨,都拿着扁担扎鱼。"水中间河道里面哗啦啦,可以去捡,可以用扁担扎,这么长(用手比划)的鱼都有,那时候老乡一下雨以后都拿扁担到水渠里面去找鱼。"

  锁儿头村村长也告诉记者原先的河水冲下去都是清清的,现在一下雨就是浑水。记者看着浑浊的河水问村长,现在不下雨水也是黄色的,也是浑的,这是为什么?锁儿头村村长说那是由于顺河道修路、修电站影响的,有泥沙跟着下来了。

  锁儿头村村长还说以前随便看就有鱼游,有时间就可以用一个钩子直接把鱼钩上来,但是现在这些都没有了。

  舟曲环保局长告诉记者,舟曲山清水秀,真正山是绿的,水是清的,天是蓝的,白龙江,原来就清澈见底,水里面鱼有的都能看见的,但是现在有基本上灭绝了。修电站以后水库一级又一级,鱼儿到繁殖季节要洄游的,但是现在洄游的通道断了。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