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8 10:45:00 我要评论
来源: 人民网8月16日,广西柳州,一群涉嫌传销人员被带走调查。
【核心阅读】
传销,被称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邪教”,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毒瘤”。对传销,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态度坚定,坚持露头就打,毫不手软。经过一轮轮“打传”专项行动,传销滋生蔓延势头一度得到遏制。然而,近段时间来,传销在广西再度沉渣泛起,呈猖獗之势,成为全国关注焦点。
广西一些地区为何成为传销者“乐园”?高压之下,传销为何屡禁不止、久打难绝?打击传销工作存在哪些瓶颈?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广西多发有“土壤”
有历史原因,有客观便利条件,有“开发北部湾”炒作噱头
传销者为何青睐广西?自治区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自治区工商局副局长王其贵分析,这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原因。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广东等地严厉打击传销,有不少传销分子就近流窜至广西,成为广西传销的“种子”,此后广西一直为传销所扰。2006年,国务院将广西列入全国14个传销重点整治省区之首。
王其贵介绍,广西物价低廉,水陆空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便于传销分子流窜和回流。同时,城市扩张,闲置房屋增多,客观上便利了传销者。
此外,广西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给传销者提供了大量炒作噱头。
广西北海市“307”传销案,就是打着“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旗号,号称“资本运作”、“民间资本重组二次分配”等,在2006年至2008年间,共诱骗1500多人传销,非法经营额超过1亿元;2009年,广西源益鑫公司也是以开发北部湾为幌子,诱骗7300多人传销,涉嫌非法集资总额1.03亿元。
现行机制存弊端
工商执法权责不匹配,部门间配合难,难应对传销新花样
近年来,广西已形成在政法委领导下、以公安和工商为主力、各部门相互协作的工作格局。但是部门之间的配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等问题,制约着“打传”效果。
曾多次配合工商、公安部门捣毁传销窝点的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介绍,在实际运行中,往往由工商部门牵头“打传”。“让只有行政执法权的工商部门去协调公检法等部门整治触犯刑律的经济违法犯罪行为,显然已适应不了打击传销的需要。”
记者了解到,北海、南宁、来宾等地传销涉案地域广,人员多,交易金额大,通过银行转账一取就走,工商部门没有搜查权,许多场所无法进入取证;没有对银行存款的冻结权,无法阻止传销人员将违法所得汇往异地;没有行政拘留权,询问之后就得放人,即使事实清楚,对那些拒不接受调查的人也无可奈何;没有治安管理处罚权,非法阻碍、抗拒执法者得不到处理。
“打击传销权责不匹配,工商部门在办案中经常出现证据链条中断、无法收集和固化证据等情况,一些传销行为无法立案,立了案又难顺利办结,对参与传销人员无法定性处理,只能清理驱散。所以传销总是在集中打击时有所收敛,过后又卷土重来。”李旭说。
“世界通”传销一案,即是最好例证。2008年,“世界通”尚未成气候,工商部门已开始查处,但由于取证权的局限一直难以突破,直到公安部门调动各警种侦查界定,才取得深度进展。到2009年6月,公安部宣布“世界通”为传销组织时,该组织已诈骗20多个省市13万人,案值10亿多元。
法律界定不明确
导致批捕难、起诉难,出现抓了又放、抓了不判、罚款了事的现象
“打击传销的相关法律对构成犯罪的传销行为主客观要件、证据要求、移送标准、管辖范围等缺乏明确规定,震慑力不强,也是传销活动久打难绝的重要原因。”王其贵说。
据介绍,目前打击传销的法律条文仅有2001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和2009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
王其贵说,2001年的司法解释虽已将传销案件定性为非法经营,但这样的规定仍然笼统,对什么是传销行为不明确,操作起来有困难。而2009年的《刑法修正案(七)》出台后,“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明确规定,只对传销的“组织领导者”处以刑罚,但尚未对“组织、领导”的具体标准做出司法解释,至今追诉标准也不明确。各地司法机关对证据的认识、法律量刑意见不统一导致批捕难、起诉难,出现抓了放、抓了不判、罚款了事的现象。
如“307”特大传销案,95名被告人有60多人被取保候审,被判处实刑的68人中有37人以羁押时间为刑期,宣判完毕即被释放。另有13人判处缓刑,14人单处罚金后被释放。这些人出来后,重操旧业,还以此对其他传销人员进行“反宣传”,负面影响更大。
“与违法所得相比,太轻的处罚是诱使大量传销犯罪滋生及屡打不绝的重要原因。”李旭说。
王其贵介绍,为扭转这个局面,自治区政法委、公安厅等部门相继出台规定,指导各地充分运用劳教手段打击传销。“目前,广西已形成了逮捕法办、劳动教养、行政处罚多措并举严打传销的工作格局。”
防控能力太薄弱
专项经费不足,个别地方政府期望传销搞活消费,而市民对其危害也认识不足
目前在地方,缺少专项经费成为制约侦查办理传销案件的突出问题。有的地方基层防控能力薄弱,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存在漏洞,也让“打传”工作处于被动局面。最让李旭担心的是,个别地方政府期望传销分子带旺人气、搞活消费,而对传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地方市民也对传销的危害认识不足,对传销置若罔闻。
李旭建议,要将“打传”行动升级为政府行为,由地方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单靠工商、公安单打独斗是不行的,简单的驱散也解决不了问题,要建立群防群治的‘打传’长效机制,鼓励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今年8月12日,根据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指示,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梁胜利主持召开广西打击传销工作紧急视频会议,要求广西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采取果断措施,迅速遏制住传销违法犯罪在广西蔓延的势头。
在专项整治行动中,自治区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坚决消除可打可不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思想;坚决防止出现雷声大、雨点小情况;在进一步协调配合上下功夫,避免公安、工商单打独斗局面;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挤压传销违法犯罪的生存空间。
据了解,到2012年元旦前,广西将持续开展“打传”专项行动,还广西经济社会以洁净蓝天。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