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民工子女现逃离城市现象:活在城市边缘难获接纳

2011-08-19 15:09:00     作者: 周竟 杨晓飞    来源: 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城市边缘 孩子 陈倩 父母
[提要] 一个多月前,13岁的江西女孩陈倩(化名),独自从老家农村到杭州,以实现两个心愿,一是见两年未谋面的父母,二是想逛逛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然而一个月后,陈倩离家出走了。

  一个多月前,13岁的江西女孩陈倩(化名),独自从老家农村到杭州,以实现两个心愿,一是见两年未谋面的父母,二是想逛逛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然而一个月后,陈倩离家出走了。

  “我想奶奶,想家里的伙伴。”经过一晚上的寻找,杭州市半山派出所民警王健终于找到了正在一个小旅馆哭泣的陈倩。

  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中国上亿农民背井离乡,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挣钱,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趟。每到暑假,一些农民工子女会到父母打工的城市,享受天伦之乐,并体验城市生活。然而,短暂的“体验”后,有的孩子想方设法逃离城市。

  陈倩说,一个多月来,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的父母,没有时间和她亲近,更不要说陪她观赏杭州风景了。不但如此,父母还不允许陈倩单独出去游玩,她每天只能在狭小的出租房内看电视……

  王健说,“小候鸟”出走并不是个案,仅7月份半山派出所就接到13起类似报案,最终得到讯息,其中3个孩子,已独自“逃”回老家。

  “这些家庭有一个共性,父母忙于工作,与孩子疏于情感交流,导致孩子在陌生的城市感到孤独,不适应。”王健说。

  “小候鸟”的境况引起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关注。暑假期间,它们特意为这些“小候鸟”组织短途旅行、参观博物馆等活动,但只能照顾到其中一部分。

  对于那些已经留在父母打工城市上学的孩子而言,内心感受各有不同。“我很想回家,可是不敢和父母说。城里虽然生活条件好,可是没有农村自由,也没有朋友。”在城里感觉“很孤单”的12岁王奇到杭州已经两年,依然不习惯这里的生活。

  “我的很多同学都有‘回家’的想法,去年就走了20多个,新来的只有4个。”王奇说。

  家长并不认同孩子的想法。

  “爷爷奶奶都老了,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管教好第三代,我们不放心把孩子放在老家,只好接到城市一同生活。可真弄不明白,孩子竟然不愿意去学校读书。”在杭州打工3年多的一位外地农民工说。

  希望子女走出穷困家乡,勤奋读书,考上大学,将来成为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城里人”,是诸多农民工的心愿。孩子的厌学及逃离,成为这些农民工的“心病”。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小章认为,从“留守儿童”到“小候鸟”,再到“新城市人”,是社会认同、接纳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具体体现。

  王小章说,这些农民工父母是一群边缘过客,虽然他们努力想在城市定居,却不能被城市完全接纳,于是,他们有了自卑感,而他们的孩子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种压抑与无奈,因而无法融入城市生活。

  专家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使公民权利和基本社会保障逐渐与公民户籍身份脱钩。如果这些农民工能与城市居民平等享受各种就业机会、医疗保障、福利待遇,那么孩子存在的问题就更容易解决。

  “当这些农民工父母在城市中抬头挺胸地工作和生活,他们的孩子也一定会在城市中绽放灿烂的笑容。”王小章说。 (记者周竟 杨晓飞)

见习编辑刘宇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