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北京物价比纽约低”是逻辑混乱的忽悠

2011-09-14 12:58:00     作者: 刘颂杰    来源: 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物价水平;物价总水平;忽悠;逻辑混乱;北;房价飙升;误解
[提要] 在我看来,拿中美两国的经济数据做各种对比,实在是一件很无厘头的事情,好比矮子大卫和巨人歌利亚站一块儿,还要去给他们丈量各种尺寸一样,只能量出各种不靠谱。

  在我看来,拿中美两国的经济数据做各种对比,实在是一件很无厘头的事情,好比矮子大卫和巨人歌利亚站一块儿,还要去给他们丈量各种尺寸一样,只能量出各种不靠谱。

  不过,最近网友们晒中美两国的物价,倒不在不靠谱之列。比如,中国买一条Levi"s是400元,美国买一条Levi"s是20美元;中国买一辆夏利车要三万人民币,而美国买一辆宝马是三万美元。又比如,微博上有人说,如今海外人才回国的最大障碍是“房子”,卖掉在美国的house,还不够在中国的一线城市买一套像样的公寓。

  应该说,网友的说法并不夸张我们的人均收入忝陪末流,物价却已经名列前茅了。然而,事关社会“和谐”与“稳定”大局,很快有媒体出来“澄清事实”。某中央级日报发表题为《北京物价真比纽约高吗》的文章(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5639794.html,以下简称《北》文),声称“简单的价格对比很难有说服力”,而且容易造成“误解”。其结论是一句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老话我国的物价总水平“相对较低”。

  此文逻辑之混乱真是无以复加。网友们列举的种种物价,中国的东西标上人民币,美国的东西标上美元,其潜藏的逻辑是:中国人在中国用人民币消费,美国人在美国用美元消费。换句话说,这种对比是考虑了两国人不同的收入水平的。有了这个逻辑做基础,中美物价对比才是有意义的。而《北》文却篡改了这一基础,把各种价格统一换算成人民币,做绝对价格的直接对比,最后得出“其实北京的很多物价是比纽约低”的结论。这就奇怪了,到底是谁在做“简单的价格对比”呢?

  事实上,网友是想借“中美物价对比”来表达对中国物价水平畸高的不满,这种畸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不少商品的绝对价格都已经比美国高,如服装、汽车等。以往的短缺时代,中国的某些物价比国外贵,主要是因为这都是国内无法生产的稀缺品,而普通日用品价格还是低廉的。如今,当中国变成“世界工厂”之时,不仅各种“中国制造”,甚至连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比发达国家贵,除去“出口转内销”的关税、流通费用之外,国内近年来大规模增发货币造成的流动性过剩也难逃干系。另外,房价飙升,大家都在骂房地产商和炒家无良,其实政府才是市场最大的“玩家”,一方面垄断土地供应,一方面货币超发,直接助推房价“赶英超美”。

  其二,相对价格比美国高。这就是《北》文所谓“涉及人工、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纽约贵很多”。在一个人力成本低、又不尊重知识产权的山寨制造大国,这类产品和服务的绝对价格当然要比美国低。但是,考虑到两个国家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纽约消费的相对价格很难说比北京高。如,北京看个重感冒要500元,纽约是150美元。你说,是人均年收入3万人民币的北京人吃力,还是人均年薪5万美元的美国人难受?

  美国经济总量是中国的两倍多,人均GDP是中国的11倍。在此背景下,拿物价的绝对值来验证“北京的物价不比纽约贵”,那真是稳赢不输,只是这让人感到一种大卫和歌利亚试比高的滑稽。媒体不去分析通胀背后的原因、寻找可能的对策,反而采取“鸵鸟”政策,假装通胀不存在,忽悠什么“北京物价不贵”,思维逻辑还不如广大网友清晰,哀哉。(刘颂杰)

  作者:刘颂杰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马震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