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5 10:10:00 我要评论
来源: 人民日报
重庆市市长 黄奇帆
群众满意是政务公开的“试金石”
□政务公开是“连心桥”、“风向标”、“润滑剂”、“紧箍咒”
□如何反映群众诉求,让群众及时准确地得到政务信息,是深化政务公开的重点
□在政务公开的内容创新上,突出行政决策、民计民生、面向群众、向基层延伸等 “四个重点”
□在政务公开的载体建设和方式创新上,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便民利民
□在政务公开的考评机制创新上,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准则
编者按: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政务公开的步伐如何同步跟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政务公开存在哪些困惑,面临哪些难点,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突破?政务公开怎样顺应群众期待,满足社会需求?本期,我们邀请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一起探讨重庆市在这些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本报评论部:重庆正在进行一场以民生为导向的改革发展。无论是公租房建设还是户籍制度改革,与全市人民的安全感与幸福感密切相关,特别与占相当比例的中低收入人群、农民的利益休戚相连。政策性强、牵涉面广,而触及的都是社会敏感穴位。可想而知,政务公开有很大压力。作为地方政府的治理者,“政务公开”在你们眼中,居于怎样的位置?是“备选项”,还是“选择性公开”?
黄奇帆:确实有压力。但这3年一系列的民生改革,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政务公开是必需的“窗口”和“切入点”,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作。不是“备选项”,而是“必选项”!可用四个比喻来描述政务公开之于重庆的意义。
一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通过政务公开这个平台,政府可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还能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这样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是地区发展环境的“风向标”。如果一个地区政务环境好、信息对称,办事效率高、成本低,连同重庆这样的低税费、低融资、低物流、低要素、低物业的“五低成本”环境,更容易产生集聚效应,形成发展合力。
三是协调化解矛盾的“润滑剂”。通过深化政务公开,建立政府与群众双向互动机制,就能够在协调化解矛盾过程中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也能够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最后,是政府自身建设的“紧箍咒”。政务公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的一项创新,将政府行为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可以增强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约束力,促进勤政、廉政、高效。
这几年,我们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务公开局面,并且,逐步从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转变,从静态公开向动态公开转变,不断创新政务公开的形式和内容。去年,全市政府网站群IP访问量达2678万人次,页面浏览量9528万页,各级政府机关网上主动公开政务信息37万条,受理邮件9.2万件。据抽样调查,目前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3.8%。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