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山西一个贫困村现状调查:纯种地人只占总数15%

2011-09-28 07:04:00     作者: 冯建平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地户 纯种 桥底村 贫困村 1980年 农家乐 增收 2010年 三农 农户
[提要] 山西晋城市陵川县西河底镇偏桥底村距晋城市区约40分钟车程,在全县属中等贫困村。随着劳动力转移和人口外迁,农户之间开始土地流转,留在村里的户均能有10亩左右的地,同时机械化水平提高。

  山西晋城市陵川县西河底镇偏桥底村距晋城市区约40分钟车程,在全县属中等贫困村。全村215户,775口人,耕地1606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3200元。两天半时间,我调查了8个家庭,向干部群众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情况,一起商量如何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更加深了我对“三农”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纯种地的人只占15%

  我让村会计刘明亮查了偏桥底村的户籍人口:1980年755人,2010年775人,30年只增长2.65%。比照全国30年净增人口数和增长率,偏桥底村现在的户籍人口至少应该在1024人以上。说明这30年,村里至少有二三百人转移出去了。据统计,村里常年在外打工的还有116户,真正纯种地的只有33户,占15%。

  随着劳动力转移和人口外迁,农户之间开始土地流转,留在村里的户均能有10亩左右的地,同时机械化水平提高。

  从我了解的情况看,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单纯种地的人的收入,一户种到30亩—40亩地是一个适当的水平,这意味着还需要有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出去。

  纯种地户增收难

  偏桥底村农民收入大体有这样三种情况:

  纯种地的33户,其中7户为单身汉,18户为与子女分开过的老两口。这些家庭的年收入一般都在1万元左右,是村里的贫困群体。

  种地加打工的有170户,占了大多数。偏桥底村外出打工的分三部分:一部分在煤矿上班,有62人,一般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一部分在其他企业上班,有69人,月工资在1500至2500元之间。还有一部分为季节性打工,计有48人,工资一般以天计算,大工130元,小工70元,一年打临工的时间5到7个月。

  搞规模养殖的12户,也属于少数。这几年农产品价格好,养猪、养羊、养鸡效益都不错。村民常爱民的养猪场,今年至少可出栏100头,他说只要后半年的价格不大跌,纯收入至少10万元。

  村支书兼主任常永忠说,现在一户人家即使有房了,也还要供孩子上学、娶媳妇、置办家具,一户的年收入只有到3万元以上,人均1万元,才会感到真正的宽裕。

  我想这个目标对这样的贫困村来说并不是不可企及。215户农民,需要大力帮扶纯种地的农户和季节性出去打临工的农户,加起来不到80户,这是偏桥底村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目标”的难点,也是工作的重点。

  最盼三件事

  我原来一直以为煤炭价格高了以后,农民用不起煤,是不是要拿起斧头上山砍柴?到偏桥底村看了后,情况还不是这样。

  偏桥底村民做饭现在主要以用电磁炉为主,费用比用煤球还要省。我住的房东常雪荣家平时就他和老伴两口人,电视、照明、电磁炉,一个月的电费60元。问题大的是,冬季取暖还没有找到一个好办法。常雪荣说,现在冬季取暖必须得用煤球,每天省一点也得六七块钱。陵川海拔高、气候冷,煤球炉子得用4个月,费用需五六百元。我的房东家里还装有太阳能热水器,那天晚上我用了一下,水很烫。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能不能造一种太阳能散热器,来解决农村的冬季取暖?

  下水道是农村改厕的基本条件。这几年农村开始发展“农家乐”,一定得有个冲水式厕所,这也是农村生活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垃圾围村的现象也很严重。常永忠说,村里建了三个垃圾池,一个月清一次,是往村外的一条沟里倒的。从村里的主要街道看,还算干净。但我到郭国富的养羊场时,路过一个池塘,周围全是垃圾袋,也有煤球垃圾,垃圾问题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让农民更有保障

  至去年底,偏桥底村新农合参合率达到87.5%。据镇合作医疗中心统计,去年全村有26人住医院,报销医药费42584元。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对农村慢性重症病人如何建立一套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偏桥底村共有3户慢性重症病人家庭,两户有尿毒症病人,一户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

  村民张地发,55岁,家里三口人,属典型的因病返贫。儿子现年31岁,23岁时发现肾功能衰竭,24岁开始血液透析,每月透析费4000多元。2010年治病花了5万多元,新农合再加上低保共报销2.23万元,个人支付27700多元。现在家里还欠亲戚朋友6万元,今年最少还得花6万多元。

  另一户叫常三昌,他的儿子今年春节后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半年时间已花了25万元,刚从太原住院回来,目前病情还不稳定。据老常讲,一年药费至少要15万元,而且用的药大多不在报销范围。

  看了这两户家庭,我有个感觉,一个农村家庭最难以承受的是像这样的重症慢性疾病。如何建立完善一个保障制度,是迫在眉睫的事。

  按照省里新的“五个全覆盖”的要求,偏桥底村已开始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村参加养老保险的共201人,但有500多人没交养老保险。

  我了解后发现,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没交养老保险,一方面是这项政策刚实行,一些人在观望,另一方面也与政策在设计有关,比如现在没参加养老保险的村民,到60岁时可补交,一些人现在不急于参加。

  这次住村调查,感到问题最严重的是农民的基础教育水平低,农村孩子念书的时间短。更为严重的是,现在多数的孩子初中毕业就不再念书了,这是最让人忧虑的一件事。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地、大规模地搞农民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同时要有更多的财政投入,保障农村学龄青年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

  贫困村的集体支出和债务

  这么多年来,国家、各级各部门为农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随着经济发展、国家财力增长,还应特别关注一下贫困村的集体支出和债务。

  偏桥底村集体27亩机动地,每年收租赁费2700元外,再没有其他收入。

  集体没收入,这么多年村里实际上做了不少事情。从2004年起,修油路、通自来水、修学校、浦南河桥等共花费104.28万元,主要靠上级支持。但村集体因修路所欠债务18万元,如何消化,应该考虑解决办法。类似偏桥底村这样的资源贫乏、家底薄的村,可通过逐步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发展问题。

  偏桥底村荒山只有86亩,人均耕地2亩。要增收,除了继续鼓励村民外出打工经商外,我们研究了一个思路:长抓林(地梗核桃林)、短抓菜(大棚菜、大田菜),不远不近抓畜牧。现在镇里的干部与村干部一起调查摸底,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80户收入较低家庭发展地梗核桃林、大棚蔬菜和大田菜,规模养殖,经过几年发展,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大有希望。这是偏桥底村干部的想法,也是村民们的期盼。

  (作者为山西省晋城市委副书记)

王晓亮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