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6 09:51:00 我要评论
来源: 解放军报上图由张永进摄
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这里——
兰州军区司令部某工程科研设计所,一个不足20人的小团队,两项工程获得今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该所的这位“仙”,就是所长刘衡。在他带领下,该所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
刘衡本人被评为“全军军事工程建设先进个人”“全军军事工程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授予“突出贡献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给军事工程穿上高技术“隐身衣”
2003年10月,兰州军区机关调整精简。刘衡从工程兵处处长位置,平职交流到某工程科研设计所任所长。行政职务到顶了,技术职务才刚刚开始。他钟爱的军事工程建设事业,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刘衡认识到,随着信息化侦察手段的应用,以往的军事工程,无论是设计理念、材料应用,还是构筑工艺,都无法适应未来战争要求。给军事工程穿上高技术“隐身衣”,成为他的科研追求。
一次演习,刘衡看到,某军事工程进出道路很容易被侦察发现并遭到精确打击!一个重大科研课题立刻在他脑海里诞生——“某型工程进出道路抗敌常规武器打击试验研究”。
军事工程防护伪装,是个世界性难题,几乎没有资料和经验可借鉴。
没有路,就自己闯!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在失败中重来,刘衡带着课题组历时5年攻关,突破了一道道难关,在全军率先解决了高技术条件下军事工程的隐蔽伪装问题。
该成果获得2010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除了工程伪装改造,刘衡还把作战使用过程纳入隐蔽伪装的科研范畴。西北边防地处高原,空气稀薄,地表裸露。他在调研中发现,军事工程的电站使用时都要排烟,烟雾的红外特性极易暴露!
这可是未来边境防御作战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刘衡带领课题组上高原、钻坑道、蹲山头,分析高原环境温度变化规律,在国内独创了表面式空气热交换技术,实现了电站烟气无暴露征候排放。该项成果填补了高原高寒、荒漠背景下工程电站伪装技术空白,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如今,总部已将该技术和设备列为全军推广技术和产品。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