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权威部门详解平潭发展规划:比特区还要“特”

2012-02-17 07:20:00     作者:    来源: 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先行先试 特殊政策 特 五个共同 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
[提要] 这两天,福建平潭再度成为海峡两岸关注焦点。继2011年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后,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和福建省部分官员联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进行详细解读。平潭综合实验区如何探索“两岸区域合作”新模式?目前取得哪些进展?

  这两天,福建平潭再度成为海峡两岸关注焦点。继2011年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后,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和福建省部分官员联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进行详细解读。平潭综合实验区如何探索“两岸区域合作”新模式?目前取得哪些进展?

  比特区还要“特”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为了鼓励其先行先试,中央明确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通关、财税、金融、土地、对台交流等各个方面。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介绍,所有政策中,最重要的是通关政策。平潭综合实验区将采取一线放宽、二线管理、人货分离的更为开放、便捷的通关模式。这种模式目前只在珠海横琴新区有,但因为平潭的面积更大,所以更具有示范性。

  为了吸引更多的台湾居民前来工作,平潭将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方面采取优惠措施。企业所得税减少15%征收,个人所得税按内地与台湾的差额,由福建省政府补贴,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此外,平潭岛内将实行双币制、设立口岸离境免税店、容许台湾牌照机动车行驶、容许相关服务机构以及从业人员开展相关业务等。

  “很多政策在大陆都是第一次,是突破。可以说是高于特区的特殊政策。”范恒山说。而对于这些“特殊政策”,国家多个部委显然已取得共识。2月13日,在贯彻落实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的座谈会上,包括中组部、中编办、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在内的近20个部委一致表示,将大力支持平潭的“先行先试”和“大胆创新”。

  高薪引进千名台湾专才

  为了构建两岸同胞共同生活、共创未来的特殊区域,平潭综合实验区未来将实现“五个共同”: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在这五个共同中,福建省省长苏树林说,最核心、最难的是共同管理。

  “共同管理的关键和突破点在于‘放’,我们在考虑下一步实行放地、放权、放利。”苏树林表示。放地,就是在平潭划定一些区域,由台湾的市县或者机构按照总体规划进行开发;放权,就是在放地的区域里由台湾同胞来进行管理,在其他一些区域请台湾同胞参与管理;放利,就是要让到平潭来的台湾同胞和台湾企业以及和平潭合作的台湾市县和机构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为了真正实现“五个共同”,平潭计划在5年内引进1000名台湾专才。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现代农业人才、社会事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记者看到,在台湾专才招聘目录里,今年有20个管理岗位,其中包括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等政府部门领导岗位。

  “我们要逐步增加台湾的一些专门人才到平潭做管委会的领导,共同参与平潭的开发建设。”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姜信治表示。他强调,凡是引进的台湾专才,待遇要适当高于台湾标准。他还表示,关于台湾专才享受医疗、养老等保障的具体细节正在制定中。

  平潭模式意义深远

  在参照珠海横琴、深圳前海等粤港澳合作的模式后,平潭的两岸合作模式显然令人更加期待。

  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2年多来,已经从神秘的对台前线转身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特区。过去一年,台湾有近200批次、2000多人次到平潭考察,台商初步达成投资意向200多项,投资额1000多亿元人民币。正如国台办主任王毅所说,平潭的特殊性是对台,机遇是对台,前景也在于对台。

  在对台优势之外,平潭还有政策优势和体制创新优势。正因如此,平潭不仅被赋予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意义,同时也被赋予“开辟新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路径”的意义。总规划已明确指出,要通过平潭的先行先试,为全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平潭模式绝非简单的福建意义,而是具有全局意义。它体现了更大的创新性和更深入的改革开放精神。”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表示。

刘宇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