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8 07:01:00 我要评论
来源: 央视网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 穆兴民:
这个东西我是这样子看的,因为我近几年一直在关注着西南的旱灾。那么从西南的旱灾,我自己理解的,第一个,气象干旱这是根本性的原因,那么涉及到您刚才也讲到关于人为因素的方面。那么我自己理解,涉及到人为因素,可能涉及到一个是涉农水利工程不足,就是涉及农业方面的水利工程不足。另外一个是生态水文系统遭受到一定的破坏,它的含氧水源的能力降低,我觉得后边这两个可能更多的。前几天,大概一个月前我在网上也看到所谓的发射防雹弹,这个我觉得不至于造成这么严重的问题。
白岩松:
好的,非常感谢您给我们带来的解读,谢谢。
其实,当然最主要的因素是自然、天气等等因素,但是的确网友这样一个总结也给我们各个省市自治区提出了一种你必须去思考的空间,我们怎么样可以面对大自然带来的灾,但是不要我们再掺杂其中,或者是一种错误的生产方式把它变成害。如果只有灾,而我们不把它变成害的话,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接下来我们继续关注。
(播放短片)
解说:
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排名全国第三,但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看,云南水资源总量丰富的同时,又是一个水资源穷省。针对目前不断发展的旱情,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今天上午接受了本台记者的采访。
秦光荣:
我们从去年8月份以来,开工建设了121件应急调水项目工程。应急的调水项目,这个项目它包括28个县域,还有10个乡镇所在地的居民将来提供供水,大概能够保证640多万人的用水安全。
解说:
连续三年的旱情,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有专家分析认为,除开水资源分布不均、要素不匹配外,最重要的是云南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非常低。而事实上,随着连续三年大旱,云南水利建设也一直没有中断。
秦光荣:
我们水利工程建设过去每年大概,全省的里投资在20亿,但是2009年我们超过100亿,2010年我们超过150亿,去年的水利投资超过200亿,今年我分析可能还有更大的投入,国家在这一块也很支持,所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云南缺水的局面,这是我们当前把抗旱保供水作为当前全局工作中的第一位的任务。
解说:
尽管连续三年不断增加水利投入,但是面对今年的旱情,云南需要做的工作恐怕还有很多,尤其是农村地区,“这些工程大多集中于云南的地州市等城区附近。”这是2010年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达瓦对水利建设的反思。面对2010年的旱情,他说:“城镇旱情不严重,州市城镇一般都有较好的水利设施,或者城区都离水库较近。饮水、输水都相对便捷。”自建省以来,云南干旱的年份有50年,但工程性缺水的提法直到2010年1月全省抗旱座谈会上才提出。当时形成的共识是:“抗旱重点在农村。”达瓦的潜台词是,农村水利设施极度缺乏,因以昆明为例,全市共有1400多口水井,但分布在四个主城区的就有1100多口,而目前云南省有大中小型水库5572座,但其中需要修缮的水库就有3000多座。专家表示,如果这些水库都是健康的话,那么在水库下游、在群众饮水上、在农田灌溉上都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干旱形势也许就不会这么严重。
字幕提示:2月26日《中国之声》采访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浩:
比如大坝上有隐患,不敢蓄那么高的水位,有水只好让它白白从大坝流走了,就蓄不上水了,水库达不到设计标准,就跟个摆设一样了。
解说:
早在2010年,秦光荣就表示:云南全省地势垂直高差大、山高坡陡,雨水顺着地势快速向谷底江河汇集,利用较为困难。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解决久旱问题,就必须让水利工程不再成为难题和摆设,这应该是摆在云南面前最大的挑战。
白岩松:
其实一到面临哪个地方大旱的时候,你就会感觉最倒霉的,而且最让你心疼的就是农民。因为总是他们在承担着大旱给他们带来这样一种深远的影响。表面上看,可能是因为他们要种地,没办法,没水的话收入各方面都要减少,其实在干旱面前农村之所以显得非常地严重,它也是城乡不平衡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比如说一有大旱的时候就要保城市,这一保有的时候农村那边就要跟着倒霉。另外,很多农民手里没什么钱,他没法自己去打井,而富裕的人或者说单位就可以打更深的井,水就有了。因此,“抗旱的重点在农村。”这句话不仅仅是农村在旱的面前有非常发自内心的这种需要,其实还有一种不平衡存在期间,我们也需要改变它。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