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4 15:06:00 我要评论
来源: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7月4日电 据海洋局网站消息,国家海洋局日前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2011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公报指出,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年至201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7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明显,近三年海平面处于历史高位。
公报称,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1980年至201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约85毫米。其中,渤海西南部、黄海南部和海南东部沿海上升较快,均超过100毫米;辽东湾西部、东海南部和北部湾沿海上升较缓,均低于80毫米。
公报显示,201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比常年(该公报将1975-1993年的平均海平面定位常年平均海平面,简称常年)偏高69毫米;与2010年相比,总体偏高2毫米。海平面的变化呈现南北升、中间降的区域特征,渤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上升15毫米,黄海和东海下降10毫米。
公报说,受气候变化及其它因素的影响,201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区域特征和时间特征明显,与2010年相比,海平面的变化呈现南北升、中间降的特征。其中,海南和广东沿海海平面明显偏高,上海、浙江和广西沿海海平面明显偏低。
公报说,受海面气压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渤黄海沿海1月份和台湾海峡以北沿海3月份海平面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南海沿海9月份和黄海沿海11月份海平面较常年同期显著偏高,局部区域达近30年同期最高值。
公报指出,2011年,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累积效应作用等因素影响下,辽宁、河北和山东等省的部分沿海地区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灾害较为严重,长江口和珠江口咸潮入侵时间提前,高海平面加剧了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沿海地区风暴潮的影响,给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公报指出,中国沿岸以淤泥质和砂质平原海岸为主,近岸地区的地面高程大多在5米以下,在沿海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地下水超采利用,大型建筑物对松软土质的压实作用,导致沿海地面沉降,提高了海平面相对上升幅度,增大了易淹低地面积。预计到2050年,全国约有8.7万平方千米的地区存在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的风险,沿海各级政府应充分考虑其影响。
公报指出,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上升,依据海平面变化预测结果和现有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预计2050年,中国沿海将有1317个乡镇级居民点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约占全国的3.0%,占沿海省的10.0%;受影响的铁路长度约2134千米,约占全国铁路总里程的2.0%,占沿海省的8.0%;受影响的公路长度约22796千米,约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1.0%,占沿海省的2.0%;受影响的内陆水域面积6537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受影响的河流总长度约为43400千米。
公报强调,为保证中国沿海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有效减缓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海洋局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一是对全国沿海地区进行海平面上升脆弱区划,在编制和实施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考虑海平面上升影响,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二是开展海平面变化影响专题评估,进一步明确海平面上升影响的重点区域,研究影响机制、发展趋势和应对举措,为沿海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是研究海平面变化对沿海地区城市空间拓展、市政建设、产业园区规划以及核电站等沿海重大工程的影响,将海平面上升应对措施作为环评和海域审批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是全面掌握沿海地区地质特点,加强沿海地区的地面沉降监测和管理,合理规划沿海发展布局,控制地面建筑物高度,减缓低地易淹面积的扩大趋势,降低海平面上升风险。
五是围填海土地的地面松软,易发生地面沉降;围填海边岸面对大海,缺乏滩涂缓冲,直接受台风、风暴潮和巨浪等海洋灾害的冲击,是海平面上升的严重脆弱区。建议对围填海土地开展海平面上升影响评估,定期监测区域地面高程变化,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六是在海平面上升和人类趋海活动加剧大背景下,滨海生态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在保存相对较好的自然岸段和重要生态保护区海岸的滨海地区,合理布局,预留滨海生态系统后退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七是在长江和珠江等入海河流的枯水季,尤其是天文大潮期,密切监视海平面和径流量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减小咸潮入侵的影响。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