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本站搜索:

小升初之乱:义务教育异化为“拼爹”怪圈

2012-07-05 15:19:00     作者: 郑轶 陈璐瑶    来源: 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小升初;电脑派位;教育测量;解锁;教育公平;条子
[提要] 7月初,北京市“小升初”进入最后的电脑派位阶段,12年前扎堆抢生的“千禧宝宝”遭遇着比往年更加惨烈的竞争。洪明:国家虽然增加了教育投入,但总体经费仍不足,一些好学校通过择校费来改善办学经费和教师福利。

  义务教育的升学路径异化为乱象丛生的畸形竞争

  不是牛孩,要占几个坑?杯赛几等奖才能被点招?海选上岸的机会有多大?推优轮空只能等派位吗?——这些暗语都源自一场特殊的战役——“小升初”。

  7月初,北京市“小升初”进入最后的电脑派位阶段,12年前扎堆抢生的“千禧宝宝”遭遇着比往年更加惨烈的竞争。而这样的鏖战,又岂止发生在北京?有人如此总结,在一线城市,中考最易,高考其次,“小升初”最难。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小升初”成为许多家庭的精神枷锁。尽管国家禁令频出,却依然堵不住乱象丛生——违规办班、私设门槛、权力寻租、人情开路、以钱择校、招生腐败,义务教育的升学路径竟异化为“拼爹时代”的畸形怪圈。

  对话人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前党委书记 张济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杨东平

  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名誉所长 谢小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程方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洪 明

  电脑派位,为啥心不甘

  学校越好,参加派位的比例越小,“小升初”真正参加电脑派位的都是平民百姓,有点门路和财力的都择校去了。

  (家长“eric”)

  人为破坏规则损害政策公平性,重点校制度不改,择校风难止

  背景:从1998年“小升初”取消统一考试起,划片就近入学的电脑派位政策就面临双重抗拒——家长不愿意孩子被“随机”派到“差校”,重点校也不愿意接受“派位生”。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1年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电脑派位方式呈现萎缩之势,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和海淀区,2011年只有不到五成的学生以电脑派位方式入学。而另一项调查则表明,92%的家长在可能的情况下都愿意择校,电脑派位几乎被家长们视为“垫底的选择”。

  洪明:“小升初”不许考试,却充斥着更难以捉摸的竞争。各地根据国家精神制定具体操作模式,但评判标准既不统一、过程又不透明。电脑派位想追求形式上的公平,但执行不彻底、不严格,像共建生,就是依据特殊政策而产生的,留有钻空子的空间。

  程方平:电脑派位本质上是个科学的政策。但我们的现状是,规则被人为破坏了,钱、权渗透其中,而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又缺乏相应的调节能力。少数重点校占有垄断性的资源,校际之间差距过大,“倒逼”家长去择校。若能取消重点校,均衡分配教育资源,家长们还会去争吗?

  谢小庆:家长的择校冲动,既与整个社会的文化迷失有关,也与教育“传道”目标迷失有关。一些家长主张恢复统考,我理解但不赞成,这违反《义务教育法》。择校问题必须靠推进改革来解决,而不能靠倒退来解决。

  “占坑”培训,疯狂为哪般

  六年级疯狂占了4个坑班,买了电动车送孩子,又买了件冲锋衣,每个周末就靠这两样装备,在路上呼啸、疾驰。

  (家长“悠然秋雨”)

  生源之争助长“占坑”产业链,碎片化治理政策难以斩断利益链条

  背景:“小升初”有多少种升学方式?有媒体总结,多达16种。对于普通家长而言,“占坑”是孩子进入名校较为靠谱的渠道。坊间相传,与顶尖中学关联性最大的培训班谓之“金坑”,学校知名度、录取力度稍次的谓之“银坑”,一般重点学校的培训班则是“土坑”,当然还需提防“粪坑”。“占坑”要趁早,进坑几年,就是反复考试、排位,以备来日有机会被“点招”。即使进入牛校比例很低,但很多家长还是逼着孩子“四处撒网”,以提升“命中率”。

  洪明:“占坑班”盛行是因为优质学校有一部分生源是“以优择校”,但国家规定不许考试,优质校就借助有选拔功能又不违规的培训机构和竞赛项目,两者结成利益联盟。而教育主管部门只能管公办学校,对培训机构无法制约。

  张济顺:抹平校际差距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学校争取好生源也无可厚非。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各自隐秘的考试手段,又缺乏统一标准,折腾家长也折腾孩子。两害相权取其轻,倒不如让好学校设定统一考试。如果家长不愿意就近入学,就去参加择校统一考试。

  程方平:“占坑班”实际是教育异化的变种,甚至形成一种产业链。国家出台的治理政策总是跟着市场行为打转,出现就事论事的碎片化决策。若想斩断利益链条,必须回到源头上解决问题,用系统的制度设计和配套建设根本杜绝这种可能。

  “条子”开路,谁在“潜规则”

  和女儿同一年的10多个孩子,靠“点招”的两个,走特长生的两个,其余的尽管没学奥数和英语,找关系全进了重点校,比“点招”还牛。

  (家长“神马都是浮云12”)

  阻击“条子”,看领导能否放弃“特惠蛋糕”,看阳光招生能否实现

  背景:某种角度而言,一旦进入“小升初”轨道,既是孩子间的比拼,更是家长们的暗战。在取消统考后,“小升初”择校方式呈现多样化的态势。托关系、找门路渐成“潜规则”,各种人情暗影和权力寻租构成“灰色地带”,“条子生”俨然已成一种特殊的升学“捷径”。正如一位家长所言,无论点招、共建,还是特长、推优,在操作过程中都能感到“条子”的渗透,有时候,“小升初”简直就是一场背景和资源、人脉与财力的“拼爹”对决。

  杨东平:开放金钱和权力择校的通道导致入学规则不公,赤裸裸侵犯教育公平。各地如果实行阳光招生,公开招生过程、公示招生名额和录取名单、控制和禁止跨区择校等,都能阻击“条子”。至于共建生,应当逐年减少名额,直至完全取消。目前难度在于国家机关等“上层建筑”是否以身作则,不去谋求特殊利益。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