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的人并不都是为了炫耀,我有不少同学就开车来,现在很多家庭都买得起车了。我不反对别的同学开车,但希望自己在校园的交通安全得到保障。”北京工商大学一名大三学生针对大学生有车族现象如是说。
随着大学生有车一族的悄然增多,校园交通安全浮出水面。
在校大学生有车族增加 “我这车是父母淘汰的旧车,学校宿舍网速慢、又不能洗澡,我愿意住家里,家远需要开车过来。我们学院有好几个开车的呢。”就读于北京某市属高校的李昊每天开车来上学,但是他的养车费用也不菲,“每天往返20多公里,加上排量大点儿,一个月油钱就要不少,还有停车费,做保养、洗车,平均下来每个月用掉1000多元。”
据记者了解,绝大部分大学生有车族的购车和养车费用都是由父母承担。
另外几名接受采访的大学生有车族也强调,自己开车并不是为了炫富,而是满足正常生活需要,只是一个代步工具而已。不过他们也很在意周围人群的看法,“有的时候其实在自己学校也怕碰见熟人,被同学们说闲话,还怕别人向自己借车,借和不借都不合适。但如果去中学同学就读的大学"串门",要是开个车去还挺有面子的。”李昊袒露内心的想法。
李昊所在高校的一位辅导员则表示:大三大四学生有车的现象比较多,一来是他们年龄较大,心理也比较成熟,对校园和周边社会环境更熟悉,二来是临近毕业,参加各类培训,求职过程中,需要代步工具。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开父母的车每周上下学的比较普遍,父母有空余时间就坐在副驾驶位置上进行指导。“就当是带他练车,平时自己上班用车,周末他开着上学,时间也不着急,让他自己开过来练练。”一名正在校园里教孩子倒车进车位的家长说,“反正学校车少,每次在校园里让他再转几圈,尤其是练练停车。”但是,私家车的副驾驶座位前,并无副刹车装置。
北京市的各大驾校也开通了专门针对大学生假期的培训业务,宿舍区里经常可见驾校发放的广告,保证一个假期能学完与通过率高是共同的广告噱头。
但是,这些刚刚拿到车本的大学生,驾车经验并不丰富。做过多年驾校陪练的孙师傅告诉记者,自己陪练过的不少大学生新司机,驾驶技术生疏,而且没有多少处置突发状况的经验,看见有行人从车前穿过就紧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平时上学忙,练习的机会也不多。“亏得还有我及时踩副驾驶的刹车,你说这些学生开车上学,能安全吗?”
校园交通设施不全 在北京化工大学南门,记者看到对于进入校门的车辆,保安并不询问缘由,也不做详细登记,只是给司机发了一张小条,“这条是用来计费的,半小时以内不收费,随便进。”这名保安说。而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南门,隔离墩使得车辆无法开入,保安建议记者绕行西门,“两块钱一小时。”这所学校同样不需要登记车号和学生姓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高校校园里面限速标志、交通指示标志较少,缺少斑马线,人车混行,有的大学甚至在主干路上连减速用的减速垄都没有,但是停车收费的价格牌子却相当明显。个别高校连昂贵的停车计时器都装上了,却“吝啬”于设置简单的道路减速装置。
晚上9点到11点之间,记者发现部分大学晚间道路上路灯昏暗,甚至是隔一盏亮一盏,仅靠目测很难发现行人经过,但不少车辆却借晚间人少的时机加速而行。有关人士亦告诉记者,高校为了土地利用最大化,校区围墙往往沿着道路而建,使得校外也无正规停车场所,学生的车辆只能停放在校内。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某高校的学生更是向记者抱怨,自己学校的主干路隔开了宿舍区和教学区,“路宽的都能并排开4辆车了,每天晚上横穿时都提心吊胆。”
“自习室关门大概是10点左右,过一个小时校门和宿舍区就关闭了,那时候图书馆到宿舍区路上人很多,正好不少学生又是抢在这时候驾车离校,每次车来车往,我们只有躲的份儿了,也没人管。”刚刚下自习的大三学生小张说,“保安的作用其实就是在看车,收停车费。”
对于学生开车在校园里可能出现的超速、违章行为,一名大学保安无奈地对记者表示,他们对此既无权管,也“没法管”。一是大学保安并无交通执法权,不能查扣驾照,也没有测速仪等专业设备;二是他们也无法区分出哪些是社会车辆,哪些是学生车辆,校纪校规因此很难约束住学生们的行车行为。“学生要非说自己是去家属院的,你也没办法。”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大学往往是教职工住宅楼和学生宿舍区混在一起,加之校区里还存在不少其他企事业单位,车辆构成复杂,使得校园交通管理变得困难。而大学封闭的大门和围墙又使得外部交通执法力量难以监管校园交通,形成对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的监管盲区。
高校应当采取必要措施 公安部门有关人士介绍,根据2008年5月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也就是说,尽管大学交通环境相对独立封闭,但仍然适用于全国都在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并且该法在第六条特意强调:事业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 城市规划方面的有关专家亦表示,“高校应当设置必备的交通标识和安全设施,在宿舍与教学区之间的主要通勤道路上设置禁行区或限行区,并且尽到对本单位职工和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义务,采取措施保障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北京市教委在落实《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管理办法》时曾规定:高校安全教育要“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而上海市更是在5年前就曾规定:高校校门和主要道路上要设置减速或限速标识,主干道限速20公里每小时,转弯口设置警示标志和减速阀,合理规划道路行车标线,增设夜间道路照明等等。
《道路交通安全法》在第一条开宗明义地写下,制定本法的目的是:保护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
“现在是一个法治社会,我们都是成年人,别的同学有车要开车来,那是人家的权利。但是,我也同样有在校园里安全行走的权利。”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一名学生说,大学生有车一族的增多,给高校校园交通安全带来了隐患,这是人们在正视大学生有车一族现象时,应该积极应对的问题。(记者 赵昂) (来源:工人日报)